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夏至端午相连 养生注意“三避” 正文

夏至端午相连 养生注意“三避”

[百科] 时间:2024-04-28 09:26: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57次
6月22日是三避端午节,此前一天则是夏至相连夏至节气,也是端午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今年夏至端午,养生两节相连,注意非常少见。三避而夏至以后,夏至相连气温持续升高,端午人体心气过旺,养生容易烦躁不安,注意睡眠不好。三避同时,夏至相连暑热刺激胃肠道,端午影响食欲和消化,养生也易引起中暑、注意脱水等问题。因此,省中医院代谢病科专家贾晓玲提醒,夏至养生要注意调节心情和饮食,避免过度损伤阳气和阴液。

盛夏注意“三避”

进入盛夏,日常生活强调要注意避暑、避湿、避寒。首先,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而“中暑”,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发生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情况。因此,近期中午前后减少外出,避免暴晒,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可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除了高温,夏季降水增多,虽然空气湿度升高,但也易中暑,因此避湿也非常重要。生活中,要远离潮湿环境;可以多吃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冬瓜等有祛湿作用的食物,严重者也可借助药物祛湿。

另外,中医学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罹患疾病。所以,要防腹中寒,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睡觉一定要盖肚子;防躯体寒,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避免直吹;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重在养心养胃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静心养心是夏至养生的重要原则。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心属火,夏季火旺,心火亢盛,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症状。因此,夏季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伤心,也可通过听音乐、打坐冥想、阅读书籍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平和心境,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另外每日早晚可按揉神门穴以清心火,安神定志。

夏至养胃,切勿贪凉。夏季炎热,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的食物,也可多吃山楂、西红柿等酸味食物,有助于固表收汗,补养心气,少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火。另外,夏季出汗多,水分流失快。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伤及心阳,导致心悸、口渴、头晕等症状。因此,夏季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最好喝温开水或淡盐水,也可饮用绿豆汤、菊花茶、西瓜汁等清热解暑的饮品,切忌肆意食冷,以免伤及脾胃阳气。

休息运动适度

夏至养生,不妨睡个子午觉,夏至后的伏天更要注意午间小睡。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夏季白昼长夜晚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如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问题。因此,夏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睡觉时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开空调或吹电扇过久。早上起床后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或按摩穴位,如按摩涌泉穴、太冲穴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另外,医生强调,夏季运动要量力而行,不宜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夏至后,午间异常炎热,最好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运动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中暑或脱水。适合夏季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舒缓压力。(记 者 魏 薇)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