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旧时光里的汉川善书 正文

旧时光里的汉川善书

[休闲] 时间:2024-05-04 10:44: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37次

原标题:旧时光里的光里汉川善书

□ 万雁

周末,临时起意,川善去汉川乡下访友。光里进村不久,川善耳畔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光里唱戏声,似曾相识,川善却又恍如隔世。光里我循声走去,川善在一户搭着蓝色雨棚的光里民宅前,看见着长衫的川善艺人正在红色方台上宣讲善书。感慨之余,光里不由默算,川善不见善书艺人,光里不听汉川善书,川善竟有三十余年光景。光里

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文艺曲种,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因艺人惯用“未开言来,泪流满面”开场,故民间戏称其为“未开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川善书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曲种,故又有“汉川善书”之称。善书通常以一人主讲、多人应答的形式演出。有“主案”与“宣词”之分,主案重说讲,宣词说兼唱,其表演程式分“宣”“讲”“答”“对”四项,多以劝善祈福、匡扶正义为主题。主案自始至终说讲故事,宣词则随主案人诠释故事情节,分扮各种角色上场。

记忆里,祖母是个不折不扣的善书迷,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铁杆粉丝。每每知悉有善书艺人前来讲书,就会放下手头之事,急不可待地夹着板凳牵着我赶场。午后灿亮的阳光里,柔风拂过槐树梢,空地被各种板凳挤占,各种板凳被各户坐满,待一阵震耳欲聋的锣声过后,讲书艺人迈着方步登场,倏忽所有声音归于静止,大家屏住呼吸,伸长脖子,瞪圆双眼,密切注视台上的一举一动,唯恐漏过一个细节。最先上台的只是一个“跑堂的”,就像金庸武侠剧里,厉害的主角总是稍后出场。切不可小觑这“跑堂的”,愣是将一段开场白说得妙趣横生、润心贴肺,博得台下掌声雷动。

紧接着,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敲锣声,千呼万唤中,主角们(一般三人)方才隆重登台,右手摇着纸扇,左手托住惊堂木,徐徐走至台中央,然后收扇、并腿、整衫、鞠躬,一串动作连贯自然,台下掌声自是响如雷鸣,经久不息。稍顷,一个利落转身,中间艺人扬起惊堂木,向方桌 “啪”地一声拍下,台下观众惊得心尖儿一抖,立马坐直腰杆,注意力比之前更为集中。奇怪的是,还未听见说书人说什么,但闻一阵忽远忽近、忽高忽低的哭唱声断断续续传来,真个是“未开言来,泪流满面”啊!就在大家的胃口被充分吊起时,说书人突然收住哭腔,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伴以“咿咿呀呀”的宣唱声,自此一段好戏算是真正拉开了帷幕。

初听善书时我尚年幼,不过二三岁,自然听不懂善书宣讲的是什么,可并不妨碍我每次都牵着祖母的衣角前去倾听,也许是被热闹的氛围所吸引,总之对善书最突出的感受就是“长”和“哭”。一场善书讲下来,一整个下午就滑溜走了。可是,我从未中途撤离,总是安静地陪伴着祖母,直至讲书人收音离场,方才披着晚霞蹦蹦跳跳地回家。

善书,善书,顾名思义即劝善之书。在文化消费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停留在几代人记忆深处的汉川善书,早已不复当年盛景,但并未在人间消亡,它跨过时光的沟沟坎坎,依然在汉川这块湖乡之地顽强生长。而我,每当忆起幼时陪祖母听善书的日子,心间就会有一抹柔光悠缓掠过。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