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名义增长不足0.1%,洛阳怎么了?

[焦点] 时间:2024-04-27 14:50: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2次
近日,前季洛阳市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度名前三季度,义增阳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343.9亿元,足洛按不变价格计算,前季同比增长3.0%。度名

然而,义增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足洛洛阳的前季GDP增速相对较为滞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度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义增阳河南省的足洛增速为3.8%。洛阳GDP增速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前季也没有超过河南的度名“平均线”。

具体来看,义增阳2022年洛阳前三季度GDP为4340.6亿元,与去年同期经济数据相对比,洛阳前三季度GDP增量仅为3.3亿元,名义增长不足0.1%,对一座经济体量达5000亿元的城市而言,这是一组不容乐观的数据。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表明洛阳产业的发展势头并不乐观,呈现出一种“停滞”的状态。

据《洛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洛阳设定了2023年年度GDP增长目标为7%,是去年增速(3.5%)的两倍。以目前增速来看,洛阳的发展压力可想而知。

“越跑越慢”

由于同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佼佼者,洛阳和榆林一直被拿来做比较。

今年年初,洛阳曾因“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引发关注。2022年,洛阳GDP 为5675.2亿元,被榆林(6543.6亿元)和襄阳(5827.8亿元)反超,丢掉了稳坐多年的“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位置。

洛阳市。图/图虫创意

洛阳市。图/图虫创意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榆林2023年前三季度GDP为4880.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1.23亿元。与榆林相比,洛阳3.3亿元的增量不容乐观,且差距进一步扩大,榆林仍然位列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榜首。

从洛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洛阳2023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为4.2%,上半年为3.9%,到了第三季度只有3%。

从产业细分来看,前三季度洛阳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2.2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827.0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2334.7亿元,增长5.4%。其中,一产、二产的增速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便是增速较高的三产,也落后于全国0.6个百分点。

其中,二产的数据尤为令人关注,从第一季度3.5%的增速,再到上半年的1.7%,再下降到第三季度的0.3%,总体呈现出“越跑越慢”的趋势。

但洛阳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洛阳对自己的认知与定位是“一座可以和省会城市比拼的地级市”,其对标的竞争对手为太原、合肥、南昌、郑州、武汉、长沙等中部省会城市。

只是没有想到,不过短短十数年间,洛阳和这些省会城市的经济体量差距越来越大,还丢失了“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这一“桂冠”,甚至被不少网友冠以“被忽视的古都”“最没存在感的古城”等称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王继源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制约洛阳近些年发展的症结主要在产业上。

他说,近年来,洛阳市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但是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的产业发展总体不足,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不突出,新兴产业培育仍需加力。

“2022年洛阳市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3.0%,比重均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城市产业转型的任务还很艰巨。”他谈道。

8月11日,在河南省政府网站上发表的《洛阳:坚定不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文,对近两年洛阳经济增速的回落做了总结。

文章提到,其增速回落虽与今年以来“外需承压、内需不足”的大环境有关,但根源还是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过去多年一次次错失风口,使洛阳产业格局迟迟未有大改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另一方面,尽管我们今天落地了一大批‘风口产业’项目,但目前多处在初期建设阶段,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个过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不明显,无法立竿见影体现在当期经济指标上。”

该文认为,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总体不优,当下洛阳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经济增长就缺乏强劲引擎,并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振洛阳辉煌的关键之举”。

近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已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正式晋级“国家队”。

牛凤瑞表示,对洛阳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由于当前郑州自身发展不够强大,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对洛阳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洛阳甚至可能面临优质资源被虹吸的风险。“洛阳需要面对空间竞争问题,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资源集聚能力。”他说。

据《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洛阳“十四五”规划),洛阳锚定的是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并强调全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1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显然,现在洛阳的经济总量,和其设定的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文旅产业被寄予厚望

在不少关于洛阳产业发展现状的讨论中,除了新兴产业,文旅产业同样被寄予厚望。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旅游资源丰富,现有A级景区66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30家,旅游景点数量居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

2019年,洛阳的旅游总收入达到1321亿元,而当年洛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59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还多。

洛阳龙门石窟。图/图虫创意

洛阳龙门石窟。图/图虫创意

今年1~9月份洛阳接待游客突破1.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66.04亿元,较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56.51%和86.61%。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虽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较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洛阳“十四五”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主要目标包括文化创意成为支柱产业,初步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于海波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千年古城,洛阳“启华夏之源,定鼎十三朝帝都”,无论地方政府还是全国游客,对洛阳文旅发展的期望都很高,但洛阳还面临全国各地的国潮和夜游同质化项目竞争,因此文旅产业发展任务重、挑战大。

近年来,洛阳围绕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建设了洛邑古城、洛阳古墓博物馆等新文旅地标,推出了“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行走洛阳、读懂历史”研学旅游,夜宿博物馆、国潮馆、宫乐宴等新产品新业态,也不断丰富栾川系列、老君山旅游等生态、乡村和农旅产品。

但被定义为洛阳“支柱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近些年却因常被拿来和同为古都的西安做对比,饱受困扰。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孙小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文化创意和网红事件营销上,洛阳短时间内很难追赶上西安,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洛阳的经济基础支撑不了其文化创新。

他说,不管文化创新还是文化项目投资,都由经济基础决定,数年间很多古都逆袭失败,也和其为非省会城市息息相关。他谈到,非省会城市往往缺少政治、地缘、经济和社会等资源优势,而一座城市要崛起,只有文化资源远远不够。

“同为古都的西安、杭州等城市文化产业能得到良好发展,在于它们既是古都,又是省会城市,发展要素会优先集聚。”他认为,只有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双向奔赴,相互支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于海波认为,洛阳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可以扩展多元偏好和多年龄层次游客市场。与此同时,还应开发更高附加值文创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提升洛阳城市品位和形象。

王继源提到,作为一座拥有5000多亿经济体量、700多万人口的城市,洛阳要发展必须靠实体经济,旅游业是富民产业,但核心还是制造业。

牛凤瑞提到,洛阳已经具备较好的工业基础,如何通过创新和体制改革,重新注入地方经济活力,可能是洛阳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他认为洛阳应继续加速城市化进程,并提高工业化水平,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不少分析认为,“重振洛阳辉煌”的第一步,可能还是要先夺回“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作者:陈淑莲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