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黎族·作家日记|林雪:莺歌海雕像背后

[百科] 时间:2024-05-02 11:33: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35次

原标题:走进黎族·作家日记|林雪:莺歌海雕像背后

走进黎族·作家日记

林雪:莺歌海雕像背后

车子进入莺歌海镇时,走进作大海并没有扑面而来,黎族林雪莺歌海镇也像辽东半岛的日记众多渔村,只有步入海湾高地,莺歌才能让村庄尽收眼底吗?我们的海雕后视线与公路两边的小楼相撞,浅大地色的像背小楼明亮干净,饱吸阳光。走进作

风中夹杂有阳光、黎族林雪海水和盐的日记味道。大海本来就天然与阳光联系在一起,莺歌再佐以时间的海雕后工艺,就得到了我们今天要看的像背主角——海盐。参观莺歌海盐场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走进作为我们讲解的黎族林雪那位先生戴着口罩,语速颇快。日记他说自己并不是专职解说员,而是项目经理。午后炎热而寂静,从博物馆到盐池都不见游人。我们的脚步在展馆无声移动,犹如走进一部老电影。

莺歌海盐场的企业属性是国有企业,兴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想起莺歌海盐场博物馆那组一闪而过的雕塑,凝重、写实,风格比例都均衡,局部并不放大或变形。5个人物用套着纤绳的杆子拖着碾子在平整土地。人物外形特征分别是军人、工人、农民、妇女、技术人员。劳动进行时的身体姿态有强大的张力,当时开拓环境之极其艰辛、体力消耗之极其巨大足见一斑。另一组盐田堆衬托下的挑担、扒盐人物雕塑,木棍的极简,反衬出莺歌鸟具备的精神寄托之丰。

以海水为原料生产的食盐,叫海盐。海盐生产普遍采用盐田天然日晒制法。相传炎帝时(约公元前3000年)夙沙氏教民煮海为盐。据考证,用火熬海水制盐最早起源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煮海之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我国海盐生产才逐渐过渡到滩晒法。具备纯净海水、充足阳光天然优势的海南岛,海盐生产必然采用天然日晒制法。儋州千年古盐田亦是最有力的佐证。而莺歌海盐场,巧妙地将气候、地理环境与制盐相结合,将古老、传统与大规模生产相结合,建设成一片独具特色的南国盐场。依靠阳光和流动的空气,水分蒸发,让海水饱和最终成盐,在莺歌海盐场至少要经历29天,引导卤水流淌23公里。因此,莺歌海制盐法,是名副其实的“阳光之旅”

凝固的雕像无法展现海水的不息涌动,如今的莺歌海盐场沧海桑田,依然保留古老的海水滩晒工艺。老盐仓、机车打卡点,经常游客爆棚。网红在卤水池边制作视频,本地渔民指导着主播耙盐的姿势,“身子站直一点——就这样的,往后倾斜一点”。莺歌海镇的渔民自信地说,虽然海水都可以晒盐,但国内所有盐场都没有莺歌海出的快。莺歌海的海水更咸。

走在盐池中间甬路时,项目经理鼓励我们伸手入卤水,感受卤水未结晶之前的丝滑。阳光下,皮肤上盐的结晶闪烁着复杂的图案,闪耀如钻石。在莺歌海尽情呼吸海风的同时,我对莺歌海充满想象:是莺歌之海,还是海如莺歌?莺歌与海与盐场与村庄、黎民之间又有多少故事和传奇,等待着我们深度书写?

2022年11月4日 乐东

作家简介

林雪,中国著名诗人、作家,中国新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作协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出版诗集《淡蓝色的星》《蓝色钟情》《在诗歌那边》《林雪的诗》《半岛》等,随笔集《深水下的火焰》、诗歌鉴赏集《我还是喜欢爱情》等。诗集《大地葵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点击查看专题(林雪)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