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室内现代化工厂化海盐生产线总工程师林万湘:“牧海织梦”六十载

[热点] 时间:2024-02-05 11:40: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11次

原标题:我国首条室内现代化工厂化海盐生产线总工程师林万湘:“牧海织梦”六十载

林万湘(右三)与大家研讨项目计划书。牧海织梦 (资料图片)

林万湘在盐场开展技术设备研制。国首工厂(资料图片)

林万湘,条室自20岁起与“海盐”结下不解之缘。内现60年来,代化他初心未改本色行,化海带出了一批批盐业科技工作者,盐生创新制盐工艺技术十几项。产线程师如今,总工80高龄再立新功——成功研发出中国首条室内现代化工厂化海盐生产线。林万

孜孜以求,湘载精研盐技

林万湘是牧海织梦自学成材的乡土“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国首工厂20岁的条室他被分配到广东徐闻盐场工作。那时,内现我国制盐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海边长大的林万湘知道,到盐场工作可是一件苦差事:风吹日晒不说,制卤、输卤、晒盐每一道工序都脱层皮。但是,一想到能为海盐产业出力,他心生庆幸——盐场中海水散发的咸淡之味,是他从小熟悉的味道。

林老回忆道:“我大学刚毕业,只能从最基层的晒盐工干起,条件极其艰苦。那时,日出而作,日落却不一定能息,中间也没有休息。一年中最累的就是抢收抢晒季节——烈日下,每人每天不停挑着100多斤重的盐往返于晒盐田与仓坨。最苦恼的是,因为身体比别人瘦弱,多个生产组的组长都不愿意要我。但我还是经常吃着盐水拌饭坚持了下来。”一年半过去了,当初毕业一起来的29人,只剩下他继续坚守。

从此,林万湘在盐场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0年,制盐业的每个工种几乎都干遍了。干一个工种就要把这项技术吃透、研精,乃至改进提升——这种钻研精神与丰富经历为他日后制盐链条技术集成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1981年,林万湘已成为制盐行家,当选为广东省盐业学会副理事长。

对技术创新的渴望,源于他一颗赤子之心。为改变滩晒海盐靠天吃饭的落后状况,他带着一群年轻人改进制盐工艺,其中徐闻盐场老卤综合利用,在南方盐事的应用效果是最好的。

深知盐场工人体力劳作之苦,林万湘又暗下决心:要为制盐机械化出力——目标转向当机械设计工程师。于是,学化工出身的林万湘开始自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自学机械设计,林万湘配合广东省盐业机械厂参加过几次大的制盐工艺机械设计工作,展现出机械设计才能。1982年,他被调入广东省盐业机械厂任厂长,一干又是十几年。

在盐机厂期间,林万湘成果不断:参加中国南方海盐机械化工艺及设备研究项目,任项目副组长;改进收盐机的收盐铲头,使运盐车达到配合联合收盐的要求;研发薄膜苫盖浮卷法机械化收放,很好地实现了南方海盐收盐和运盐机械化,目前全国海盐生产仍在使用;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他还是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利用制糖业废弃物生产环保型腐植酸肥料”主持人,后又负责广东省海盐加碘厂定型设计项目、广西北海加碘中心生产线、广东省电白盐场自然晶盐厂生产线的总体设计。

转眼间到了退休年龄。然而,他的南海筑梦并未停止。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崛起。林万湘看到了新曙光:“我要利用新技术继续为盐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出力,不仅要自己继续干下去,还要动员儿子一起在盐业事业上并肩战斗。”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退休后的林万湘带着儿子一起,要把此前创制出的制盐工艺技术、盐业机械化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优化。不知披星戴月多少个夜晚,经过十多年钻研,“新型海盐立体蒸发导流塔和太阳池有机结合”问世,并于2019年正式注册专利。

这是一套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聚热立体喷雾蒸发导流塔及太阳池流动蒸发系统,蒸发强度比原海盐滩晒工艺提高15倍以上,节约滩晒面积90%。该系统的结晶工艺能把海盐产品高度集中,使用管道输送,集中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负荷,降低海盐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实现海盐生产工艺自动化。从此,南方海盐“靠天吃饭”的历史被林万湘改写。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套技术不仅让经济效益翻番,同时兼具环保价值,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实现了海水综合利用。

如果说,该项技术是林万湘技术宝库里的一粒“珍珠”,用他的话来说,“海水淡化和海水资源高效绿色综合利用”技术则是一顶“皇冠”。它将几个截面技术串珠成链,形成一套综合技术集成——利用这套技术,林万湘设计出中国首条室内现代化工厂化海盐生产线。

该生产线有7个效益点。第一,引入海水在蓄水池里,利用光伏发电产生电能运用于生产,蓄水池可以种植海藻和海洋蔬菜;第二,淡化后的海水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第三,太阳池流动蒸发制卤,并可养卤虫净化提纯卤水,还可做鱼虾类饲料;第四,热泵空气吹溴系统可以产出水产养殖消毒液;第五,可产出自然结晶高品质海盐与离子水碱性饮料;第六,利用废液、废渣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含腐植酸水溶肥,其产值要高出海盐产值100倍;第七,利用废渣、废卤开发盐文化旅游项目。

2016年,“海水资源高效绿色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入库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支撑项目。

该生产线还实现了制盐每一个环节的废渣、废液高效绿色综合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按照传统晒盐工艺,50万吨海水需用1000亩地、100个人工,产出1万吨海盐,产值500万元左右。上了这套生产线之后,50万吨海水只需用50亩地、50个人工,可产出1万吨海盐。而且,室内结晶的海盐品质优,产值可达1000万元。此外,还有价值很高的衍生产物——二溴海因消毒制剂1000吨,产值约1亿元;含腐植酸水溶肥10000吨,产值2亿元。利用这条生产线生产的低温结晶海晶盐,被评为广东省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湘叔”牌含腐植酸水溶肥,则是这套生产线的王牌产品,被评为广东省2019年高新技术产品。

愚公移山,事业传承

林万湘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人。受父亲影响,原本从事技术专利、科技服务工作的儿子林晓山,在父亲退休后就调整了人生计划,重点配合父亲搞科研。现在,林晓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盐二代”,将重点精力放在推动海盐生产线产业化发展上。

目前,“海水淡化和海水资源高效绿色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已于6月份通过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媒介终端交易转化,受到各方青睐。短短一个月,就有来自国内外16家企业联系对接。

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动情地说:“像林老这样的老科技工作者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国家创新智造的源泉!”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将发挥“超级媒婆”平台作用,为此类植根于民、服务大众、领先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全程、全链抬轿服务、嫁接资源、匹配要素、全链赋能。

“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要继续坚守老本行。”这是林万湘常说的一句话——他用一片赤诚之心做到了。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