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首条沉管隧道沉管安装到位 万吨“大箱”6个半小时完成毫米级对接

[时尚] 时间:2024-05-03 07:41: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0次

原标题:汉江首条沉管隧道沉管安装到位 万吨“大箱”6个半小时完成毫米级对接

2月17日14时38分,大箱雪花飘飘的汉江毫米襄阳鱼梁洲上,汉江首条沉管隧道最后一个万吨“大箱”下沉至23米江底,首条隧道稳稳落在卵石基床上。沉管沉管经测试,安装沉管管节对接接头偏移不超过20毫米、到位轴线偏差不超过50毫米。吨完成冒着寒风雨雪,个半现场40多名建设者一片欢呼。对接

图为:汉江沉管隧道最后一节沉管下沉现场。大箱(通讯员许豹摄)

这和气氛紧张的汉江毫米下沉过程形成鲜明对比。下沉的首条隧道6个多小时间,这个万吨“大箱”持续在水下百余次精密调整姿势。沉管沉管

11时许,安装气温陡降至零摄氏度,到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东西轴线(襄江大道)鱼梁洲过江隧道施工平台看到,沉管已没入江中,“头顶”两个25米高的测量塔同步缓慢下沉。

图为:沉管施工全过程信息监控系统监测调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中交二航局项目经理孙晓伟介绍,沉管就是一个长91.5米、宽31.2米、重约2.4万吨“大箱”,相当于约1.8万辆小汽车的重量。将来,汽车就在“大箱”内穿行。

据悉,投资55亿多元的鱼梁洲过江隧道全长5.4公里。其中,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长1011米,由东汊660米6节沉管和西汊351米4节沉管组成,最后一节下沉的沉管是西汊水域体型最大的一节。

在岸上中控室的大屏幕上,三维模型实时展示“大箱”正以每秒0.002米的速度缓慢下沉了4米。沉管施工全过程信息监控系统监测调控,实时掌握沉管下沉过程中的姿态,确保对接全过程的安全和精度。

图为:“走”进25米江底,到东汊已解封的沉管内一窥端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孙晓伟称,“大箱”的平衡则由六个方向的钢丝绳调整,下沉原理和潜艇一样,箱内放置由二航局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柔性压载水袋,灌注600吨水,阀门开关由岸上监控室电脑上操作,有自动排注功能。

由于汉江水文条件复杂,水下能见度不超过30厘米,下沉体量相当于一艘小型航空母舰,安装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该地过江通道为何选择难度最大的沉管技术?孙晓伟介绍,由于鱼梁洲是襄阳之肺,建桥方案影响生态,盾构方式受当地条件限制,埋深较浅,综合考量,只能采取投资较大的沉管技术。

这也来自于技术自信。该项目技术顾问冯先导曾参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他称,襄阳沉管隧道诞生“三个最大”:即世界最大规模千米双轴线沉管预制干坞、国内最大规模临江超厚砂卵石强透水地层超深超大基坑、国内最大规模超深格型地连墙岸堤防护结构。

图为:汉江沉管隧道最后一节沉管下沉现场。(通讯员许豹摄)

沉管下沉期间,两名潜水员已先后五次冒严寒跃入水下。冯先导介绍,他们将用盲尺对沉管对接精度进行最后校核。

对接精度效果如何?记者“走”进25米江底,到东汊已解封的沉管内一窥端倪。只见宽31.2米、高9.2米的沉管已打通,呈长方形形状,双向六车道的路基已修好,工人们正在安装防火板,进行内部装修。

沉管隧道,结合部的防漏是关键。在孙晓伟指点下,记者看到两“箱”之间的结合部有一圈黑色项圈。“这就是GINA止水带,沉管下沉到位后,先抽干中间的水,靠水压将止水带紧贴在两个沉管之间,实现滴水不漏。”孙晓伟说,GINA止水带制造技术以前由国外垄断,二航局经过多年研发,成功研制出国产GINA止水带,其密封性、止水性、稳定性均达到欧洲标准。

图为:汉江沉管隧道最后一节沉管下沉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记者借着电筒的光亮四处查看,这个已下沉一年的首节沉管壁面很干燥,连沉管两端的接缝处也没有一滴水。据介绍,两节已“开箱”的沉管,经初检,达到“无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的一级防水要求。

据悉,随着汉江沉管隧道10节沉管全部安装到位,建设团队向下半年全线贯通的目标冲刺,通车后襄阳市东津新区、樊城老城区增添一条快速通道,对襄阳市打造“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有重要意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向昌文 张磊)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