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海南周刊 | 黄道娟:木薯的味道 正文

海南周刊 | 黄道娟:木薯的味道

[娱乐] 时间:2024-04-28 07:41: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0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黄道娟:木薯的海南黄道味道

对于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来说,木薯的周刊味道再熟悉不过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娟木年代,木薯是味道餐桌上的主角,那是海南黄道童年难忘的记忆,是周刊家的味道,也是娟木母亲的味道。

周日,味道母亲让人从农场捎来自家产的海南黄道木薯,木薯刚从地里挖出来,周刊新鲜,娟木茎处还滴着汁液。味道木薯圆长,海南黄道一颗颗如人的周刊小腿般粗壮,红皮白壤,娟木外面是一层粗糙的厚厚的皮,就像穿了一件厚衣服,皮很好剥,在木薯的两头各划一圈,整个皮就全拨出来了,去掉外皮,露出的是一颗纯白的椭圆形柱体,光滑圆溜,模样很讨人喜欢。木薯因其淀粉含量较高,煮熟后会自然开裂,最里层的白芯晶莹透亮,特别粉,一口咬下去,粉得仿佛要噎着喉咙,而外面一层是糯糯的,又粉又糯的木薯可以让人吃撑。

木薯是海南较常见的农作物,属于直立灌木,蒴果椭圆状,表面粗糙,产量较高。一棵节杆下面可以结一大串。木薯粗放好栽,把节杆随便埋一小节在地底下就能存活,生命力极强,也不需要过多管理,每年初春种下,立秋过后就可以收获了。

我的童年记忆里,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木薯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儿时的劳动,就是和父母一起种木薯,挖木薯,切木薯,吃不完的木薯就切片晒干,那时我们住在农场的连队,连队里有许多来自内地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家共同开荒种花生,种木薯。天气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球场上晒花生,晒木薯干。我们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操场边玩耍,有时抓一把花生吃,有时抓一把木薯干往同伴头上“撒花”,充满了乐趣。每当放学回来,看见蒸锅冒着滚滚热气,我就知道一定是母亲在蒸木薯了,白花花的木薯是四季餐桌上的主角,有时吃新鲜的蒸木薯,有时吃干木薯片煮稀饭,木薯含淀粉较多,吃多了难以消化,由于没有其他零食可吃,整天吃着木薯也令人反胃。我一看见母亲蒸木薯就不愿意吃饭了。当然,也有开荤的时候,就是炸木薯片。逢年过节,母亲用面粉和着鸡蛋,调成羹,然后把木薯片放在里面滚上面糊,在油锅里炸。刚出锅时的木薯片金黄金黄的,冒着热气,又脆又粉,一口咬下去嘎吱嘎吱地响,嘴角里还有油,我们会把肚子吃得撑鼓鼓的。可在那个年代,购买食物凭粮票和油票,家家户户过日子都要算计着,省着用,我们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享受一次“饕餮盛宴”。

那时,农场连队里地多,家家都开荒种各种农作物。当年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海南岛,真是好,地瓜木薯吃得饱。知青们回乡探亲时,常常会带一些农场的干花生、干木薯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长大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吃过木薯了。今天母亲捎来的木薯再次勾起我儿时的回忆。我立刻将木薯洗净,下锅蒸了。母亲热爱劳动,珍视土地,在房前屋后能用的空地都种上了各种农作物。母亲今年已经80多岁,脊柱弯曲十分严重,患有糖尿病,类风湿,一只腿10年前做过膝关节置换手术,走路需要拄着拐杖。即便人生已到了风烛残年之际也仍自立自强,母亲依然不愿意离开农场到城里随儿女们居住,她和父亲住在农场的老房子里,守护着她的菜园子,小院子,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得其乐。我常想,一个拖着病残之躯的耄耋老人何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母亲从小苦惯了,唯有劳动才找到生活的乐趣,唯有劳动才感到人生的意义。

而今,木薯已成为人们调节口味的杂粮。农场人靠山吃山,有的职工种木薯发家致富了,我的同学阿力在广东打了几年工后,回农场包地种木薯,在木薯林下养山鸡,挖鱼塘,养鸭子,养猪,将木薯加工成粉出售,把木薯卖给糕点店做杂粮糕,听阿力说杂粮糕还挺好卖,他种出的木薯老板早早就上门预定了,来年他打算改良品种,种出产量更高的木薯。回到家乡创业的阿力用勤劳和智慧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其实,木薯和所有薯类一样,没有特别的味道,清清淡淡,一如朴实的海南人民。这些当年不起眼的山里土货,在改革开放,在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下,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华丽转身。(黄道娟)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