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永远铭记党的恩情 正文

永远铭记党的恩情

[休闲] 时间:2024-05-03 09:31: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4次

原标题:永远铭记党的永远恩情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黄红立 见习记者 张惟一 通讯员 杨洋

近日,在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镇区一家饭店里,铭记百岁老人吕秀英的恩情寿宴办得热闹喜庆,儿女、永远孙辈一大家几十口人从不同的铭记地方赶来,只为给老人祝寿。恩情

“今年是永远建党100周年,今天也是铭记母亲100岁生日,我和兄妹几个商量,恩情要好好为母亲办一个寿宴。永远她以前吃过太多苦,铭记现在日子好了,恩情我们也想让她好好享受一下。永远”说起办寿宴的铭记初衷,吕秀英57岁的恩情小儿子程远勤说。

寿宴现场,老人的6个孩子排队为母亲祝寿,把提前准备好的大红包塞到母亲手里。吕秀英开心地看着孩子们为她点蜡烛、唱生日歌、切蛋糕。虽然年事已高、听力下降,但吕秀英还是感受到了儿孙的热情,她拉着孩子们的手,不断重复着:“你们都回来了,真好。”

1921年出生的吕秀英,和党同龄,她和党一样,经历过艰难的岁月,体会过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不易,也感受了改革开放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见证者,也是百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亲历者。

在程远勤的记忆里,母亲一生都在忙碌。因为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承担起养育6个孩子的重任。“小时候,每天晚上母亲都点着煤油灯,坐在窗户下纺棉花、织布、做衣服。那时候家里所有人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穿,最后补丁摞补丁也不舍得扔掉。可即使这样,日子也比母亲小时候要好得多。”程远勤说。

新中国成立后,日子才一点点好起来,但一开始还是吃不饱。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一家人才彻底摆脱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

吕秀英老人一家8口最初住在磁涧镇兰洼村的几栋土窑里,遇上刮风下雨,土窑岌岌可危。屋里除了几张破床外,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

后来,兄妹几个相继工作、成家立业,家里又加盖了两间小砖房,程远勤和二哥也先后在村里建了漂亮的砖瓦房。几年前,兰洼村决定在镇上建社区,程远勤和二哥又先后报了名。如今,他们已搬进了新房,屋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一应俱全。“买房子还有补贴,以前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还能住进楼房里,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程远勤说。

如今,老人在6个孩子家里轮流住,无论住到谁家,上下楼梯都有人背,一日三餐做好了直接放在她眼前。尽管听力下降,说话也不利索,但吕秀英老人还是断断续续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她说:“现在的日子太好了,孩子们生活得也很好,这一切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我永远都会记得党的恩情。”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