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8.1级地震系误报 地震预警为何会出错?

[休闲] 时间:2024-05-02 19:24: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91次

原标题:四川8.1级地震系误报 地震预警为何会出错?

这大概是川级出错最让人长舒一口气的致歉了。

10月5日晚,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因地震预警误报向公众致歉。系误

地震预警信息显示:2021年10月05日21时09分22秒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附近(北纬28.52度、报地东经105.30度)发生8.1级地震,震预震源深度5公里。川级出错

8.1级!地震这也着实让部分四川人经历了惊魂一刻。系误好在,报地它被证实是震预自动处理系统技术故障误报,四川泸州并未发生3.0级以上地震。川级出错

在相关话题的地震讨论下,公众也对这一误报表示了理解与宽容。系误

地震预警,报地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地震次生灾害。震预但是,它也确实具有局限性,出现误报和漏报,在所难免。

地震预警发生在震后,不是地震预报

很多网友表示,“地震预报准确率很低”“误报总比不报强”。

这句话对了,但不完全对。

因为,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回事。

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并及时公布于众,让人们做好预防,以减少灾害损失,地震预报属于“震前”灾害预防范畴,是世界性难题,就目前科技水平尚需要持续探索。

而地震预警则属于“震后”灾害应急范畴,技术上相对成熟,近年来国际上发展比较迅速,取得了减灾实效。

地震预警,打的是时间差。利用距离震源较近的地震观测仪器接收到的地震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能量小、破坏力小)数据,实时并持续估计地震参数及其影响,并向地震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能量大、破坏力强)尚未到达的可能受灾区域,提前数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信息。

收到信息后,社会公众就地紧急避险,以保护生命安全,相关行业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预警并非万能

不过,受技术原理所限,地震预警确实有一定局限性:

一是存在预警盲区。地震发生后,至少需要3-5秒完成对距离震中最近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再发出预警信息,导致震中20至30公里范围内无法预警,恰恰这样的区域是地面运动最强烈的区域,因此地震预警对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基本是无效的。

二是预警结果可能会有偏差。地震预警核心原理在于利用震中附近少量地震台站初期记录到的少量信号去估计地震参数,由于使用信号的不完整,对于测定地震大小影响较大,特别是地震震级越大,初期预警结果越偏小。另外震后余震密集发生时信号叠加容易导致预警结果偏大。

三是可能会发生误报和漏报。距离较近的多个地震台站同时受到非地震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时,容易引起系统误触发,导致对外发布错误预警信息。此外,数据通讯传输故障以及技术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震时无法及时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导致漏报。

日本的地震速报系统,立过功,也闹过大乌龙。

2011年3·11特大地震,该系统为宫城、岩手、福岛等地震影响强烈地区公众提供了数秒至30秒的预警时间,东北新干线上23列高速运行列车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措施,避免了列车出轨和重大人员伤亡。但2016年8月1日,因个别地震台站受到雷电干扰,该系统也对外误报9级地震,导致部分轨道交通短时停运、部分公众发生恐慌。

地震预警系统不是万能的,需要客观认识其作用与局限性。

令人欣慰的是,公众大多都对此次误报都给予了理解,并期待着地震预警网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地震预警网已在部分地区实现示范运行

我国正在织就一张庞大而精密的地震预警网。

中国地震预警网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该工程于2015年批复立项,2018年全面启动实施,建设15000余个站点,将在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以及西藏拉萨周边五个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能力。项目将于2022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为社会公众、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各级政府以及科研院所提供信息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7月27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在唐山召开发布会,宣告中国地震预警网在京津冀、四川、云南和福建地区实现示范运行。这些地区的用户主要通过主要通过预警终端、喇叭、电视机顶盒、手机APP等方式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全省、四川全省、京津冀地区、福建全省分别已经安装了746台、548台、461台、1.8万台预警专用终端。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