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层大作为丨邵阳县南林村“第一书记”唐飞云的种粮情结

[百科] 时间:2024-05-03 19:21: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10次

原标题:小基层大作为丨邵阳县南林村“第一书记”唐飞云的第一书记种粮情结

南林村水稻机械化收割。

红网时刻9月15日讯(记者 陈纲 通讯员 陈平常 曾慧)金秋时节,小基走进湖南省邵阳县蔡桥乡南林村,层大村唐只见这里远山披黛色,丨邵大道连村陌,阳县整齐划一的南林机耕道在金灿灿的一望无际的稻田中纵横交错,农人忙碌,粮情农机轰鸣,第一书记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小基喜悦。

“几年前,层大村唐我们村还是丨邵个出了名的贫困村,是阳县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唐飞云带领我们种粮脱了贫!南林”谈起村里的粮情变化,村干部肖青良赞不绝口,第一书记“唐书记真是我们的福气,他吃得苦耐得劳,几年来吃住在我们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带领我们修路种粮治穷根,这苦没少吃呀!”

南林村属深度贫困村,全村842户3543人,其中贫困户204户。2018年3月,邵阳市住建局副局长唐飞云来到该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从此,开始了他的漫漫扶贫路。

“一定要实现‘零抛荒’,把水稻产业做成脱贫增收主导产业!”

来到南林村,唐飞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他走遍了所有村组院落、山地田野,发现该村没有别的产业,靠的就是种水稻。他觉得只要把水稻种好了,村民同样可以脱贫。通过与村支“两委”反复研究,决定把水稻生产作为脱贫主导产业来抓。据统计,该村由于生产设施落后,劳力大量外出,村民耕作、施肥、收割、运输极不方便,全村农田荒芜面积达100多亩。

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面积,杜绝抛荒。为实现“零抛荒”, 他采取了科技培训、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合作经营、帮助申请支农贷款等措施。他从省市农技部门请来科技人员对村干部和村民进行培训,手把手给农户传授技术,自己也深入钻研科学种田知识,经常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他将局机关党员干部全部安排到村,对贫困户和劳力缺少户实施一对一帮扶,尽力做到 “应种尽种、能双则双”。该村贫困户肖宣勇,父亲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3个孩子正在读书,为了兼顾老人小孩,他与妻子只好在家种田过日。在唐飞云的帮助下,肖宣勇除了自家责任田外还承包了荒田种植有机水稻,年收获干稻谷8400多斤,净收入1.4万余元。据统计,该村水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800多亩增加到2400多亩,实现了“零抛荒”。 目前为止,全村水稻种植面积稳居全乡第一。

“一定要把机耕道修起来,不改善生产条件要使水稻成为脱贫产业那只是一句空话!”

水稻种植面积暂时上来了,但要稳面积增产量必须得改善生产条件。唐飞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首先是把“路”的问题解决好。于是,他开展深度调研,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带领帮扶工作队员、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到田间地头规划、测量、预算,然后把建设方案提交市住建局党组进行研究。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79万元,在稻田集中区修建了宽4.5米、总长达2800米的机耕道。在修建机耕道时还结合考虑灌溉问题,配套修建了保圹和水渠。去年7月所有工程全面完工,全村受益耕地面积提高到192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

“修机耕道时大部分人是支持的,但还是有小部分人不愿意不支持,因为修路会占用这些人的田和地。修路虽然困难重重,但为了使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我们还是挺过来了,相信村民们终究会理解支持的。”唐飞云在谈到如何改善生产条件时感慨万千。“以前种上亩把田是为了有口饭吃,现在种田是为了脱贫致富,这么大的变化得感谢唐书记为我们修建了机耕道。”贫困户尹小花今年种了6亩水稻,增收1万多元,她高兴极了,逢人便夸,还表示明年将扩大种植规模。

“水稻丰收了,得颗粒归仓呀,只有机械化作业才能使农民收割‘一身轻’!”

唐飞云以村集体的名义找到多个有收割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终以最优惠的价格与一家合作社签订了收割合同。

“突!突!突!”一阵阵机械化运作的声音回荡在南林村的田野上,几台收割机来回作业,不到3天时间,全村2000多亩水稻被收割得干干净净。收割现场,唐飞云和帮扶工作队员们一起在稻田里不停地协调丘块,指挥车辆,村民们拿着粮袋子忙碌着在收割机下接谷子,好一派繁忙景象。

“太感谢唐书记了,我家有4亩水稻要收割,如果叫上5-6个人来帮忙,至少也需要两天才能收割完,现在有了机耕道,有了收割机,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成本还节省了一大半。”正在抢收稻谷的贫困户肖建华心里乐开了花。(陈纲 陈平常 曾慧)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