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勇做冲锋的“原木” 正文

勇做冲锋的“原木”

[休闲] 时间:2024-04-29 09:07: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6次

原标题:勇做冲锋的原木“原木”

“天上有照明弹。他们像原木在移动,冲锋他们像原木一样倒下。原木他们又有人冲上来,冲锋他们的原木裤腿冻得像原木一样。他们在我们的冲锋强大火力打击下冲锋。”“我当时就知道,原木这是冲锋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我们的原木炮火根本阻止不了他们。”……这是冲锋《原木在移动》一书中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讲述的真实场景。

1950年底,原木长津湖一战中,冲锋衣着单薄的原木志愿军将士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虽然动作僵硬如原木,冲锋仍奋勇前进、原木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冲锋让对手铭记终身。直到战争结束多年以后,美军陆战第1师作战处长鲍泽还心有余悸地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长津湖之战作为著名战例和钢铁意志的象征,在战争史上立起了一座丰碑。

回顾历史,参加这场战役的美军可谓“武装到牙齿”,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行军有汽车、睡觉有睡袋,条件十分优越。相比之下,志愿军官兵则是“小米加步枪”,且由于从南方急调入朝,一时间连棉衣都供应不足。天寒地冻,是什么支撑着“原木”般的冲锋?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的绝笔诗中蕴藏着答案——“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灵魂;一支军队的支柱,不是武器,而是精神。正是这种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激励着冻如“原木”的志愿军官兵坚定前行、冲锋不止,直至取得最终胜利。

自古以来,战斗精神被兵家所推崇,被誉为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基因。我国古代兵法主张“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股气,指的就是军人的战斗精神。有了这股气,才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才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才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这样的军人组成的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在我军波澜壮阔的史册上,无数先烈正是秉承这样的战斗精神,始终让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据统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式的英雄有44名,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式的英雄有6名,舍身炸毁敌人火力点的董存瑞式的英雄有9名……时至今日,这种精神我军官兵始终不渝地坚守着、传承着。从海军372潜艇官兵舍生忘死成功排险,到“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一次次勇闯“鬼门关”;从申亮亮、李磊、杨树朋血洒维和战场,到张超、张浩折翼祖国蓝天……他们用铮铮铁骨支撑起民族的脊梁,用血性书写了军人担当。

无论战争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战斗精神须臾丢失不得、丝毫弱化不得。习主席在军队重要会议上,在演习演训现场,在视察基层部队时,反复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这些重要指示,是胜战号令,是实战要求,也是强军导向。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官兵因长期和平环境滋生了“和平积弊”,有的在训练中怕苦怕累、娇气丛生;有的在重大任务面前绕难避险、虎气全无。这些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历史的灯盏,时代的火炬,虽隔着万水千山、雄关漫道,精神根基却一脉相承。今天,新时代军人的使命和担当,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护航。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更加筑牢人民军队的精神根基。在提高打赢未来战争能力的同时,要通过练兵备战强化战斗精神,做到军人血性光芒不褪色、血性追求不淡化,勇做冲锋的“原木”,确保出剑之时令敌不寒而栗,亮剑之处杀敌所向披靡,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申卫红 赵仕林)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