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坚守航天事业 杨峰:为火箭“心脏”造阀门

[探索] 时间:2024-04-29 23:53: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5次
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心脏两项发明专利,年坚杨峰30年坚守航天事业为火箭心脏造阀门7月24日14时22分22秒,守航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天事搭载着问天实验舱的业杨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数千里之外,火箭直播画面里火箭的造阀一俯一仰始终牵动着杨峰的心。杨峰是心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25车间的一名钳工,也是年坚一位全国劳动模范。航天六院负责研制火箭的守航心脏——液体火箭发动机,而杨峰就是天事为这颗心脏做阀门的人。正是业杨通过阀门精准控制燃烧,实现对火箭的火箭调速和调姿。此前,造阀嫦娥号、心脏玉兔号、神舟系列等弹、箭、星、船、器逐梦太空,都离不开杨峰和团队生产的阀门。

杨峰在对阀门零件进行精雕细琢,手工去除机械加工后残存的毛刺。雍楚曼 摄从毛头小伙到年过半百,杨峰在守护火箭心脏的路上磨炼成长,奔向人生的星辰大海。排故牛人在同行中间,杨峰是公认的排故牛人。从毫米级的螺纹孔扩孔到各种阀芯螺纹的咬死,甚至易燃、有毒、易爆的产品排故,他总能找到破解方法。2021年7月,某研究所的一次试验中,堵头与贮箱上的接嘴螺纹咬死,无法取出,螺帽露出高度仅为3毫米,且贮箱内有易燃、易爆的有毒介质,研究所多方求援无果后,找到了杨峰。杨峰带着一位徒弟接下了这个瓷器活。确定思路后,他拿着手电钻边钻边歇,徒弟则在一旁吹低压气降温,以防产生火星、高温引发爆炸。师徒俩的汗珠不断滴落,每一秒都如临深渊,15分钟后,问题成功解决。此时,800平方米的厂房里空空荡荡,只有浑身都湿透了的师徒俩。类似这样的惊险时刻,只是杨峰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杨峰出生于航天家庭,父母都是支援三线建设的航天一线工人,从父母身上,他继承了航天人踏实、坚韧和执着的品质。1992年,20岁的杨峰技校毕业后入厂成为钳工,拜师当时的八级工曹之标。曹师傅以一手给喷注盘钻出0.2毫米微孔的绝活闻名。从磨钻头、锉平面练起,杨峰踏上了学艺之路。练了上千次,到最后,眼里、脑子里、心里都只有钻头,完全进入了忘我状态。杨峰回忆说。杨峰不但是有心人,而且自律、勤奋。同门师姐说。一次,一位全国劳模在讲座中谈到,自己为保护视力多年不看电视。杨峰记在心里,之后多年,也几乎不看电视了。车间刚配备数控加工中心时,说明书和按钮标识全是英文,杨峰便找来英汉词典一个个查,从零学起。如今,除了自己擅长的钳工,他在车、铣、磨工种也取得了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还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发明专利。寻路阀门攻关最吃紧的那几年,也是杨峰头发白得最快的几年。你看你满头白发,别和我走一块了。一次逛街时,妻子的一句玩笑话让杨峰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杨峰对记者说:那几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期,我在心里一直较着劲,别人干不了的事,我不仅要干,还要干到最好。推得精、飞得稳、变得妙、落得准,这是媒体对月球着陆探测器推力发动机的生动描述。而实现减速、悬停、平稳着陆的关键部件——流量调节器,就出自杨峰团队之手。流量调节器相关零件的精度必须控制在微微米级,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为此,杨峰带领团队综合考虑工件的装夹定位、刀具刃磨、应力控制、环境温度等复杂因素,反复细化、优化参数,才最终突破加工瓶颈,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机械加工的空白。也是为了攻克月球着陆探测器上一个关键部件的加工难题,杨峰把自己关在厂房里整整7天,不分昼夜地琢磨,连吃饭都是家人送到车间。当他攻克这一平面垂直度误差在0.005毫米以内,装夹误差在0.003毫米以内的操作难题后,同事们发现他整个人瘦了一圈。光是找平,就花了3天,想了五六种方法,钻头和镗刀的角度、抗力大小、切削力、利钝火候等,这些既要凭经验,又要动脑子,还要边打边测、边镗边测。最终,杨峰使用的这一操作法被航天六院和陕西国防工会命名为杨峰式推力室定位调整法。分毫不差杨峰和他的团队面对4种型号、1万多个零部件的阀门,始终保持着零失误。去年发射了48发全部成功,今年23发也无一失误,我们的产品,必须做到‘开启自如、执行有力、分毫不差、滴水不漏’。这种分毫不差的严谨源于几年前一幕在他心中产生的震撼。2017年,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杨峰目睹了一次失败的卫星发射。尽管该发动机并非出自他们厂,但这一幕成了杨峰警示自己的教材。车钳焊磨铣一丝不苟,弹箭星船器万无一失。在杨峰所在的车间里,这条悬挂的横幅十分醒目,墙壁、立柱上也贴满了诸如诚信、主动、细致等字样的标语和配图。杨峰告诉记者,每句话、每个词语对于航天班组都有具体含义,比如主动就是要眼里有问题,心中有思路,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行动。这样的班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成员。童建波刚进25车间时,缺乏工作热情,但慢慢地,他在这种工作氛围中找到了学技术的动力,如今他已成为车间里的技术大拿。2020年,还在陕西省数控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高级技师。刚入厂时,梁欧连最简单的去毛刺操作都不会,几年后,他就迅速成长为车间里的技术能手;从普通铣工做起的蔡帆,有空就找杨峰请教学习,用7年时间成长为高级技师,后来又晋级首席技师、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多年来,杨峰先后带出60多名徒弟,其中特级技师1名,高级技师11名,多人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技术能手。这个车间的钳工基本都是我的徒弟、徒孙。走在25车间里,杨峰半开玩笑又充满自豪地对记者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祝盼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