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 | 守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休闲] 时间:2024-05-06 16:11: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0次

原标题:学史明理 | 守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绿色银行”

■ 张成林

学党史:

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城的学史续北端,一条长长的明理樟子松林带横在沙与城之间。当年,守好散布其中的可持几个村子,差点因为黄沙的绿色银行侵蚀而“消失”。曾经,学史续彰武县饱受风沙之苦,明理被称为“辽宁沙窝子”。守好推出来的可持路,经一宿风沙,绿色银行第二天就找不到了;埋下的学史续种子,第二天就被风掀开刮走了。明理1952年,守好我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彰武县章古台成立。可持多年来,彰武人接力治沙,以“一手扛铁锹、一手拎水壶”的干劲,使当地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平均风速由20世纪50年代每秒3.4米降到每秒1.9米,6座万亩流动沙丘被固定下来,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

悟初心:

土地荒漠化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顽疾。事实上,再往前追溯,曾经的彰武县也是林草丰茂,被清朝设为养息牧场,据记载“凡马驼牛羊之孳息者岁以千万计……其地在章古台”。然而,后来由于开禁“招垦”,经济活动频繁,生态被破坏,沙漠南移,彰武地区逐渐被风沙侵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沙漠治理,并于20世纪50年代初派出科技人员在章古台进行固沙造林试验。在一代代人接续拼搏下,如今的彰武,已是平原着绿,荒山披锦,成为重要的绿色屏障。破坏的环境被重新修复,彰武县由沙漠变身绿洲的实践,充分反映出当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生态保护不仅让沙漠变成绿洲,而且给发展增添了亮色。如今,彰武县粮食产量稳定在9亿公斤,粮经作物种植比例持续优化,“沙农业”逐渐走上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彰武县的生态治理之路充分说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酿成民生之痛、民心之痛,甚至给子孙后代造成沉重负担,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唯有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修复和治理,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积极倡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靓丽底色,筑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银行”。(张成林)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