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寻访日记|“葫芦王”与《相见乐》

[时尚] 时间:2024-04-29 10:38: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76次

  “平时村民们喜欢在我小院里的生命之花空地上,伴着葫芦笙的寻访欢快声韵,一起打跳,日记一跳就是葫芦几个小时非常欢乐。”丽江市非遗传承人王永刚说着,王相就在火塘边为大家演奏了打跳的见乐葫芦笙曲调《相见乐》。

  今天,生命之花研学团拜访了当地的寻访不同村民,大伙儿对傈僳族多彩文化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日记了解。一大早,葫芦我们被王永刚的王相演奏所陶醉。

  他是见乐当地芦笙村的傈僳族村民,也是生命之花当地少有的会制作葫芦笙、二弦琴、寻访四弦琴、日记笛子等民族传统乐器的民间艺术家,被村民们称为“葫芦王”。

  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对王永刚演奏的曲子特别喜欢。他感言:丽江老君山除了丰富的物种、沿着海拔梯度的生态系统多样性,还有当地傈僳族对不同自然之物使用过程中诞生的灿烂的文化多样性,这里太美了。

  许建初认为,生物多样性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他说:“人类的足迹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也使得生物多样性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其中就包括,人类对资源的利用、物种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葫芦王”吹葫芦笙 李玲 摄

 

  许建初谈到,比如,傈僳族文化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也有关系。葫芦这种乐器取自天然,还有,葫芦笙演奏的内容也有不少歌唱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之美。

  王永刚笑着点了点头,他说起葫芦笙头头是道。他介绍,制作一个五管葫芦笙至少要三天,七管的则需五天。当中用到的材料全部取自自然,粘合剂用的是蜂胶,簧片和护管材料取自竹子,乐器主体则用葫芦制成。

  王永刚曾接到法国民族音乐节的邀请,到国际舞台展示傈僳族的民族音乐,他说:“虽然我去过很多大舞台,但对我来说再小的舞台也是舞台,屋里的火塘边也是我传播傈僳族文化的地方。”

  离开王永刚,我们找到了心情庄园的主人老罗。他是石炸子村的居民,也是一个巧匠。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给自己打造了一间独具一格的林间小屋。除了砖块、水泥是买的,其他全是自己一点一点构思起来的。

  门前茂盛的中华藤是老罗从山里取了一小截移植过来的;树上的氛围感小吊灯是老罗用废旧啤酒瓶做的;家里的木头装饰是他去山里捡的;甚至身上的挂件也是他用紫檀木慢慢雕刻而来。老罗说,自己此前做过网络编辑、移动公司工作人员等许多工作,见过不少外面的世界,但还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亲近的自然。

  晚上诺玛底歌舞队打跳晚会的歌声传遍了红石街,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和身穿改良版民族服饰的傈僳姑娘们一起打跳。荞阿咪说,傈僳族人民的生活中歌舞不分家。今晚这热烈的氛围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

打跳晚会 李玲 摄

  云南网记者 李玲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