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近3500台 正文

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近3500台

[综合] 时间:2024-04-29 02:31: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1次

原标题: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近3500台

完成465处规划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和21个救护车洗消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北京配置院前救护车1046辆,市重所已北京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近3500台……经过一段时期的共场持续建设,本市急救网络覆盖城乡,配置布局更加公平可及,北京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重所已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共场今年将对2021年5月新修改的配置《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在今年5月至7月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将重点围绕《条例》新修改的市重所已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检查活动,包括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共场统一指挥调度情况、配置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医疗急救衔接情况等。北京

全市配置院前救护车1046辆 急救网络覆盖城乡 布局更可及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2017年3月1日起实施,市重所已2021年5月进行了修改。共场在昨日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方面,本市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完善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465处规划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和21个救护车洗消站标准化建设验收;配置院前救护车1046辆,其中负压救护车达到412辆,急救网络覆盖城乡,布局更加公平可及。在服务规范建设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市卫健委组织制定并动态修订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关标准及规范,制定急救工作站配置规范等地方标准。

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与首都医科大学供需对接定向培养机制,拓宽急救人才培养渠道。将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纳入医防融合培训体系,要求参加医防融合培训的院内医师轮转出车三个月。本市鼓励本市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临床专业的主治医师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到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参加服务。试点建立院前急救人员席位序列,与内部分配挂钩。目前全市共有院前急救一线人员5909人,其中医生1577人,护士1489人,司机1554人,担架员1289人。

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统一指挥调度 建立院前院内医疗急救信息衔接平台

目前,本市已实现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统一指挥调度。据市卫健委介绍,此前,本市已将999中心符合条件的60个车组纳入120统一指挥调度,实现“120”一个急救号码面向社会提供急救服务,更加方便公众呼叫。北京成为全国唯一实现统一指挥、一级调度的省市,急救效率明显提高。2022年,全市120电话接听量189万余次,出车近92万次,均达到历史最高峰。

目前,本市急救与非急救分类服务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卫健委会同市红十字会制定并修订了《院前医疗急救与非院前医疗急救分类救护的指导意见》,持续加强指导。120在接到非急救转运呼叫需求后首先告知拨打999电话,逐步减少非急救派车,急救、非急救分类服务的格局基本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本市建立了院前院内医疗急救信息衔接平台,已实现120调度指挥中心、部分救护车与协和医院、人民医院、宣武医院、世纪坛医院、安贞医院等31家医院信息共享,提高院前院内交接效率。

重点场所已配置AED近3500台 初步建立社会急救培训网络

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市卫健委会同市教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首次系统规划本市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整体布局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衔接、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持续推动重点公共场所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政府加强AED配置和急救培训。目前,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近3500台,其中地铁、火车站区、各级各类学校已实现AED配置全覆盖。已配置的AED和培训的人员多次成功抢救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患者。

为系统规范社会急救能力培训,市卫健委组织制定并动态修订《北京市社会医疗急救授证培训课程教学大纲及设施设备指导目录》等文件,成立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促进全市社会急救培训工作规范开展。在市财政支持下,市急救中心牵头编制教材,培训师资力量,初步建立了以120急救体系为依托的社会急救培训网络;市红十字会也积极履职履责,建立健全红十字系统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共同提升本市社会急救能力。

据市卫健委介绍,近三年来,全市120电话接听量年均增长9.05%,要车量年均增长19.68%,出车量年均增长24.28%,呼叫满足率年均增长3.35个百分点,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年均缩短1.15分钟;累计完成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7278次,派车10534车次,救治伤员19218人次;以市急救中心为主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累计完成各类重大会议活动保障任务3138次,派车8477车次,派出急救人员24562人次。在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高效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实现了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保障水平的显著提升。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