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抔故土,祭一缕哀思——英雄山上再立54座“丰碑”

[百科] 时间:2024-04-29 22:45: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35次
捧一抔故土,丰碑祭一缕哀思——英雄山上再立54座“丰碑”

       9月23日,捧抔高克花展示父亲高安易烈士的故土照片。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 摄

       今年是祭缕济南解放75周年,也是哀思济南战役胜利75周年的光辉时刻。

       9月24日上午9时,英雄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广场,山上为王三海等54名第二批寻亲成功的再立座济南战役烈士举办立碑仪式。

       23日下午3点左右,丰碑泉城大酒店陆续迎来一批特殊的捧抔房客。他们面带哀思,故土大多已年过六旬,祭缕从全国多个省市赶来,哀思赴一场迟到的英雄约定。他们是山上75年前济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亲属,此次来济南,是为了与亲人“团聚”。

       “这次来济南,我们专门带来了老家的一抔土,撒在爷爷的碑前,愿他入土为安。”烈士王秀銮的孙子王合敏说,他们一行三人从滨州市阳信县赶来,为的就是参加爷爷王秀銮的立碑仪式。根据英名录,烈士王秀銮1920年出生,1947年参军,是华东野战军10纵84师一名战士。1948年9月,王秀銮在济南战役中牺牲,年仅28岁。

       今年3月,寻亲小组在第六次出征时,首次跨省寻访到河北邢台,找到了烈士王三海的妹妹王二琴。

       不过,王二琴的家人不敢将此次立碑的消息告诉她,“奶奶今年89岁,腿脚不方便,而且她每次听到哥哥的消息,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王三海烈士的侄孙王增国告诉新黄河记者,这次他从河北邢台赶来,专程带来了老家的龙泉酒,“我姑姑从太原过来,带了平遥的牛肉和山西的汾酒”。

       王增国说,20世纪50年代,家人来济南寻过两回,历经艰辛,他们找到一处木牌,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是“王三海”还是“王之海”,这一字之差,也只得让他们失望而归。如今,终于要和亲人“团聚”,虽然王二琴无法来到现场,但她的哀思也终究有了寄托。

       在酒店房间,新黄河记者见到了烈士高安易的亲属,他们正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今年78岁的高克花一听说要来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为父亲立碑,激动得好几天没有睡好觉,“想到父亲的墓前,给他磕个头”。

       高安易属于华东野战军13纵37师109团,在济南战役的攻城阶段,高安易作为排长冲锋在前,牺牲时年仅24岁。

       “这次我们一家来了8口人。”在高克花讲述的过程中,表妹王秀珍一直在啜泣,“我从小是跟着姥姥长大的,姥姥在世时,每年都会拿一个鸡蛋立住,念着舅舅的名字,‘立住’就是回来了。”说到这里,王秀珍忍不住顿了顿,“我们也是想告慰姥姥,她的儿子这次真的回来了。”

       在烈士亲属的讲述中,新黄河记者得知,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中,有的刚刚成家,有的甚至没来得及道别,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

       为烈士寻亲,是承诺,更是责任。2021年以来,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关心指导下,济南市成立烈士寻亲中心,组建寻亲工作专班,率先运用DNA鉴定技术为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先后10次出征,奔赴山东、河北2省15市100多个村镇,行程4.5万余公里,为103名无名烈士找回名字、找到了家。

       此次来济南,王增国特地来到了解放阁,这个纪念济南战役的地标性建筑所在地,曾经是王三海战斗过的地方。“爷爷的事情我们从小都知道,现在啊,我们的孙辈都上小学了,我们也会给他们讲上一辈的故事。”王增国坐得笔直、神情肃穆,“这就是传承吧。”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 薛冬 曲珈熠)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