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产业扶贫:贫困户的“摇钱树” 正文

产业扶贫:贫困户的“摇钱树”

[时尚] 时间:2024-04-27 22:02: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86次

原标题:产业扶贫:贫困户的摇钱树“摇钱树”

在互助县产业扶贫园里,素隆姑公司在给绣娘分红。产业(资料图片)

拉面技能培训,扶贫手把手教揉面技巧。贫困

消费扶贫现场。摇钱树

青绣绣娘。产业(资料图片)

实施土地整理后,扶贫土地利用率提高,贫困耕地产量提高。摇钱树

近年来,产业我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扶贫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牦牛、贫困青稞、摇钱树光伏、产业乡村旅游、扶贫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扶贫产业,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近90%的贫困人口都有增收项目,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近年来,我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0%用于产业扶贫,构建到县、到村、到户“三位一体”扶贫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牦牛、青稞、光伏、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扶贫产业,实现48.2万有能力的贫困人口到户产业、1622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39个贫困县扶贫产业园全覆盖,近90%的贫困人口都有产业增收项目,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3%。

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刘多旦家目前自家有10只羊,可以发展养殖业;郭项加在海西流转土地种植枸杞,可以发展种植业;孙生财有机械修理技术,可以发展第三产业……”张玉海是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第一书记,为帮助村民发展产业,他根据村民自身优势,因户施策,精准实施到户扶贫产业。

松多村以每名贫困户到户产业资金5400元为扶持标准,总投资498.96万元,确定222户发展特色养殖、42户发展特色种植、6户发展第三产业,自2016年以来,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万余元。依托特色种养殖产业,松多村的村民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蝶变。

产业兴旺,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我省更是集中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着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第一书记的张玉海积极组织松多村“两委”成员、部分贫困户代表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参观学习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活动,探索松多村旅游发展之路。同时,村里还加大了对缺乏技术的贫困户技术培训力度,开展了种养殖业、林木种苗培育、挖掘机、刺绣、电焊工和烹饪技术培训,全村3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

尤其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我省加大了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力度,对贫困户可适当延长到期还款期限,对贫困户发展生产需借用互助资金的,将借款最高额度提高到4万元,借款占用费可在原有规定基础上下降1个百分点。且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县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且有意愿发展生产需要资金支持的低收入农牧户,可参照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给予1年期3万元以下小额信贷支持,按照同期基准利率予以贴息。

村有特色产销结合

精准扶贫战役打响以后,省国土资源厅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刘维鹏被下派到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任“第一书记”。纳家村是个典型贫困村,全村527户2187人,人均耕地只有0.17公顷。入村伊始,刘维鹏就想如何才能在这种贫困状态中找到适合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

在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特色资源摸底走访和征求群众的意见后,刘维鹏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找到了村民致富的拦路石:产业单一,农产品销售难。缘于此,“绿色纳家”的品牌也就应运而生。

如今,纳家村产业扶贫模式已初步形成,形成了“绿色纳家+合作社+农户+产业”的扶贫模式,成立当归种植合作社5家、马铃薯合作社1家、露天蔬菜合作社1家。如何转型升级,让一个成熟的品牌产业来带动村级产业长期发展壮大,成为现任第一书记王瑞思考的新问题。

为此,扶贫驻村工作队又提出了“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全体村民”的发展模式。2019年互助县绿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纳家村民委员会为惟一股东,当年实现盈利3万元,完成了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近年来,我省各地产业就业扶贫成果不断巩固,涌现出许许多多像“绿色纳家”这样的产业扶贫品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促进产业多元化,并在技术、加工、营销、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县有园区升级发展

互助县扶贫产业园位于互助县城北郊,东临威北公路,南靠平大公路,交通条件优越。园区占地面积8.47公顷,投资2.24亿元,入驻企业120家,吸纳180名贫困群众就业,月人均收入1800元以上;辐射带动建立油菜、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基地6333公顷,刺绣基地10个;产业园年实现产值达2.22亿元,带动贫困户8108户、贫困人口2.4万人,人均增收2180元。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富,则百姓富。互助县依托扶贫产业园,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市场整体布局,采取“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建设集扶贫产业展销、特色产品加工、企业培训孵化、商贸物流洽谈“四大中心”,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带动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

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打造了“聚宝盆”,栽下了“摇钱树”,增强了贫困户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提振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勇气。(陈晨)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