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透过音乐“聆听”昆明生物多样性 正文

透过音乐“聆听”昆明生物多样性

[知识] 时间:2024-04-28 06:11: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14次

原标题:透过音乐“聆听”昆明生物多样性

王集云和悠悠在昆明大墨雨村采集录制自然融合音乐。聆听记者宋潇摄

扫一扫 看视频

虫鸣鸟叫不绝于耳、透过菌类植物遍布山间,音乐八月雨后的昆明清晨,以色列音乐人Yotam sivan(中文名悠悠)走在昆明西山区大墨雨村的生物山林里,采集竹子、多样芦苇制作乐器。聆听相比过去生活在沙漠里的透过那段日子,他认为昆明是音乐一个非常灵动的地方。

“在以色列的昆明沙漠里,安静下来只有风沙的生物声音。在昆明,多样安静下来可以听到大自然的聆听各种声音,它们来自蝉、透过溪水、音乐飞鸟等等。”在悠悠眼里,昆明这座城市满是生动的绿意。这里丰茂的自然让他找到了音乐创作灵感,这里包容的民族文化更让他觅到了“知音”——来自云南的音乐人王集云。

回顾这几年,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云南的多元文化环境能让他们探出一条“自然融合音乐”的路子。他们把脚印深烙在昆明的水边山间,以音乐的方式让更多人“聆听”生物多样性。

扎根昆明 见证一片生态绿

在以色列服完兵役后,2010年,悠悠搬到以色列沙漠中的一个偏远小村庄,在那里一边学习建筑设计,一边学习古典波斯音乐和阿塞拜疆音乐。两年后,他独自背上背包穿越沙漠,怀着对音乐的热爱,途经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来到中国,再穿过新疆喀什、甘肃敦煌,一路来到这个让他定居生活的地方——云南昆明。

2018年,悠悠带着阿塞拜疆传统乐器Tar(塔尔),王集云带着印度乐器Esraj(埃斯拉吉琴),以音乐为契机而见面。两个性格含蓄的人都没有太多言语,却在初次的即兴合作中就碰撞出“火花”。正如悠悠所说,“我来昆明的头两年很孤独,没有一起研究音乐的朋友,直到遇见他,仿佛在沙漠中行走很久之后,终于遇到了一片水源,那种感觉很奇妙。”

客居昆明的悠悠,对春城的看法,自然与本地人有所不同。

“不同文化连接着不同民族,我沿着丝绸之路一路来到云南,昆明最吸引我的,是生动的烟火气息与和谐的自然生态。”身处多民族文化聚集的昆明,悠悠见证了楼宇总部经济的发展、地铁四通八达的延伸,也汲取到了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文化养分。他庆幸如今每周仍可以带着乐器走进原生态的自然,呼吸山林的空气,感受自然的美好。

快速行进的昆明,没有失掉那一股人情味,更留住了一片生态绿。正如悠悠和王集云在《根》音乐会上表达的主题:根就在自然界,心灵的根、文化的根、发展的根,都是自然的根。

音源自然 宣传生物多样性

“细至两棵树之间有信息交流,深到每个季节交替之时根在互相联系,从果实到动物,无数物种都和这块土地一起存活。”4年前第一次来大墨雨村,民宿和咖啡厅已经在村子里发展了起来,王集云有点惊讶,文艺新村和日渐茂密的山林,居然能够如此相得益彰。

把骨节长的芦苇茎开一个小口做成发音装置,再固定到更粗的空心竹子里,做好封闭、开好音孔,一节竹子就有了专属的韵律。“每座山里的竹子不一样,西山刺竹居多,大墨雨村的小金竹多,材料不一样,制作出的乐器音色也不一样。”王集云行走云南多年,采集经验丰富,在王集云手中,自然界的植物摇身一变就是乐器。葫芦成了葫芦鼓、科拉,竹子成了三孔、班舒里、笛哩吐、竹口弦,草秆成了楚尔,向日葵成了雨树,芦苇成了瓦笛……

在音乐电子制作盛行的时代,他们更愿意“奏响”自然。在山里采集材料制作乐器、采集声音触发灵感,多样的自然,给音乐人带来多样的声音和素材,而这每一个不可复制的自然之声,都能传递情绪和信息,形成一种特有的音乐文化。

昆明一边发展现代楼宇,一边不断滋养着城市的细节。走进山林湖边,收集自然之声,是王集云和悠悠最好的“充电方式”。

“我们创作的融合音乐,其旋律和灵感都来源于自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的多样性就是生物的多样性。”在发展融合音乐的路上,他们走过昆明、大理、红河等地,以自然悦音的形式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呼吁更多人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让云南自然界不仅美于形,更美于声。

对于这两名不同国籍的音乐人来说,生物多样性是不可或缺的“硬件”。在昆明这样一座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城市里,自然保护和音乐艺术正串联在一起,以聆听的方式让生物、文化、艺术共同“活”在这片土地上。(记者 胡耀元 宋潇)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