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型举国体制突破“卡脖子”难题

[探索] 时间:2024-04-17 13:46: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3次
中评社北京9月11日电/今天中国发展的卡脖子基本盘,靠的用好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型别人对我们打压加码,举国反而是体制突破倒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制度优势、创新优势、难题资源优势、卡脖子人才优势的用好契机。立足用户需要,新型深耕自主研发,举国大胆闯、体制突破大胆试,难题获得更多上路机会的卡脖子中国“智造”,突围而出的用好概率必将大大增加。  近日召开的新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遭遇打压封锁,尤其是作为科技强国的美国“技术民族主义”升级,持续加码对华“技术脱钩”,不是通过所谓国内法案限制中美企业合作,大搞贸易霸凌、大行科技霸权,就是打造“技术联盟”,拉拢或迫使盟友选边站队,编织技术封锁网络。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巨大现实风险,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新型举国体制,加速统合创新资源、培育竞争优势,彰显了我国攻坚克难打硬仗的坚定决心。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到,对此,中国人早就有清醒认知。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顶住外部封锁构建完整工业体系,还是改革开放后深耕产业布局,在全球竞争中做大做强“世界工厂”,还是如今潜心攻坚,神舟、北斗、嫦娥、天眼等创新盛果集中喷发,中国人始终把牢独立自主的定盘星,按照自己的节奏办好自己的事。可以说,今天中国发展的基本盘,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果说,曾经浩荡的全球化潮流,还曾让一些人认为“造不如买”,那么日渐严峻的外部环境,已经让更多人对科技自立的必要性、紧迫性有了深切体认。  化危为机,是中国人应对风险挑战的传统智慧。将封锁围堵化作攻坚动力,离不开制度的支撑、资源的投入。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托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之一。70多年一路走来,我们依靠举国体制在关键领域迎头赶上、弯道超车,同时也不断锤炼着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时移世易,举国体制的内涵和外延,也随实践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如学者所言,当下所言的“新型举国体制”之新,一则“新”在充分包容与尊重市场,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基本规律;二则“新”在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这个升级版本,既是我们寻求破局的自主战略选择,也是对愈演愈烈的外部打压的坚决回应。从国际趋势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创新方向逐渐从技术创新转向科技创新,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大范围、多领域的协同创新成为“刚需”。以芯片为例,从最初的材料提纯、晶圆制造,到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再到光刻机制造,每个环节都相当于一个单独的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别人对我们打压加码,反而是倒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制度优势、创新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的契机。充分用好新型举国体制,更好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跨地域、跨主体、跨行业的创新要素的集中集聚集成,必能形成巨大合力突破“卡脖子”难题。  “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如今的国际形势对于科技创新而言,短期看是劣势,长期看未尝不能激发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能量。以我国的突出短板“缺芯少魂”而论,中国并非没有国产化的努力——Linux在2000年曾获“不亚于Windows98”的肯定;龙芯项目也一直在艰难前行。只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因为国外产品占据市场,国内产品缺少足够的上路机会与市场检验,自然也就失去了快速成长的机会,甚至遗憾折戟沉沙。可再看另一边:美国猛烈打压之下,华为芯片加速研发,鸿蒙系统提前亮相。如若芯片与操作系统更早面临“不得不用”的处境,如今是否早有别样光景?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比尔•盖茨曾直言:断供只会加速中国芯片的自给自足。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高科技产品终究是需要“用”的,不用就不知道好不好用,越不知道好不好用就越不敢大规模用,就越难产生信心、赢得发展前景。回溯当今市面上抢手的众多产品、软件硬件,无一不是沿着“一半是创新,一半是应用”的路走过来的。正是在一批又一批的使用反馈中,日臻完备的“补丁”、不断修复的漏洞才打磨出更加优质、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不仅有庞大的用户,而且有对于好产品的强烈追求。立足用户需要,深耕自主研发,大胆闯、大胆试,获得更多上路机会的中国“智造”,突围而出的概率必将大大增加。这个过程可能慢一些、久一些,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祗有坚定迈出第一步,才有希望在未来彻底摆脱依赖,赶上创新潮头,自己成为巨人。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这本就是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充分用好新型举国体制,我们相信会有更大的突破。这个过程可能经年累月,但唯有这必经的“慢”,才能成就最安全的“快”。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胡宇齐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