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他曾写下遗书,随核潜艇潜入深海 正文

他曾写下遗书,随核潜艇潜入深海

[娱乐] 时间:2024-01-23 13:06: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31次

当你深夜遥望大海,曾写奔腾的下遗浪花会激起你怎样的遐想?

有一位老人曾在深夜的海面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深夜,核潜艇在海域巡航。书随我坐在舰桥顶上,核潜海舷外浪花飞溅,艇潜海风拂面。入深抬头遥望北方,曾写祖国大地笼罩在夜色蒙蒙中。下遗想此时,书随辛劳了一天的核潜海祖国人民,为了迎接更美好的艇潜明天,正在幸福中安心休息;嬉戏困累了的入深幼儿,正在母亲温暖的曾写怀抱中甜甜地睡去——祖国一片宁静安详。

写下这段文字的下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书随国际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核潜艇的守护神。

2月16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赵仁恺与我国核潜艇

从化工到核工程,他远赴苏联求学

赵仁恺差点成为一个化工专家。1946年,23岁的赵仁恺大学毕业,来到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所在的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工作。聪敏好学的他迅速成长为化工技术骨干。但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他义无反顾选择为人民工作。

1956年,赵仁恺被选中参与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建设,并被派去苏联学习。化工专业与核工程相去甚远,赵仁恺初到苏联只能不停地提问。他有一本笔记本,曾记下了向苏联专家提问的上千个问题,类似的笔记本,仅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保存的就有二十余个。

赵仁恺在莫斯科大学

1958年,学有所成的赵仁恺后来被任命为原子能研究所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艰苦而又光荣的事业,建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90年代,赵仁恺在俄罗斯

写下遗书,他随核潜艇潜入深海

核潜艇研制保密要求高,赵仁恺和同事离开了环境舒适的研究所,一头扎进祖国西南的大山中,一待就是二十余年。赵仁恺就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冬季阴冷潮湿,夏季蚊虫肆虐。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失眠症的他,常需要依靠安眠药入睡。但有时睡意刚刚来袭,老鼠、蚊虫也随之而来,搅得人不得安宁。

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址

核潜艇研制的压力让赵仁恺的身体肉眼可见的憔悴,但他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小车不倒只管推,等建成了我再休息也不迟。

终于待到核潜艇建成交付,赵仁恺坚持要和官兵一起进行深潜试验。当核潜艇不断突破下潜记录时,艇身发出的金属变形的咔、咔声让人神经紧绷。有人问他:紧张吗?赵仁恺嘴硬地回答:我不紧张。凡事都有可能失败,但是不尝试,中国的核潜艇就永远过不了关。

2001年赵仁恺与夫人杨静溶

后来才知道,虽然嘴上说着不紧张,但赵仁恺已经事先写好了遗书。甚至从来没有陪妻子旅行的他,还特地陪妻子前去旅行,并给三个孩子分别买了一块手表,生怕留下遗憾。试验前赵仁恺交代同事,如果这次回不来,就把写好的遗书和三块手表交给孩子们,告诉他们父亲是因公殉职。

(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旭华参加核潜艇试验

工作中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却是粗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的彭士禄以敢于拍板著称,他曾这样评价赵仁恺的作用:没有他细致入微,认真负责的工作,我也不敢拍板!但与工作中的一丝不苟相比,生活中的赵仁恺却是个实打实的粗人。

在儿子赵明的记忆里,赵仁恺是个有啥吃啥,有啥穿啥的人。我父亲像样的衣服就是夏天的白衬衣,冬天的中山装,出国的西服,有的还是专门接待首长时才舍得穿。赵明回忆道。对食物,赵仁恺更是一窍不通。方便面被他视作珍馐美味。在家吃、在办公室吃、出国考察也要带着吃。他的理由很简单,方便面有味儿,好吃啊!但在赵明看来,也许味道是一方面,对父亲来说,最重要的是方便面节省出的宝贵时间可以用来做更多事。

生活中的赵仁恺

晚年的赵仁恺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在单位时,不管认不认识,碰见别人他总会点头微笑。甚至一次去上海出差,已逾花甲之年的他硬是把自己的软席卧铺让给了一位带小孩的同事。

2010年7月29日,把一生奉献给中国核工程事业的赵仁恺平静地离开了,享年87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守护神离开了,但我国核潜艇仍游弋在大洋深处,安静地守护着祖国海疆与万家平安。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