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华宁:城关社区三产融合发展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热点] 时间:2024-05-05 16:02: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23次

  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的云南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华宁合华宁县宁州街道城关社区土地被大范围征用,就业成了居民的城关产融村振车道新难题。

  说千道万,社区不如带领群众干。展驶城关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入乡从破解失地居民的兴快创业就业抓起,盘活集体经济,云南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群众”的华宁合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一、城关产融村振车道二、社区三产业融合发展,展驶使社区呈现党建强、入乡产业旺、兴快社区兴。云南昔日基础较为薄弱的城边村,俨然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高原特色农业打开致富大门

  人工栽培食用菌特色高效农业,是城关社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尝试。在农村向新型城镇化社区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过剩难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城关社区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经过考察,社区党总支认为种植食用菌占地面积少,市场前景好,符合社区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实际。2019年10月,社区领导班子带头成立了泉味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

  “党员骨干有责任冲锋在前,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示范带动作用。”合作社股东宋继祥介绍,社区的党员带头出资入股,开启了合作社联合发展之路。成立之初,由于当地农户对合作社的认识不足,入社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社管理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宣传合作社的优势及食用菌的发展前景。党员干部站出来,民心也聚了起来,首批共有20多户农户申请入社。

  种植过程中,合作社不定期联系食用菌专家授课、指导种植,同时进行统一菌种购入、统一组织菌包装袋,降低种植风险,提高产量、提升品质。食用菌出菇后,合作社在渠道上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保障农户收益稳定。

  半年多的时间,合作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有占地2亩的食用菌温室标准大棚4个,羊肚菌标准化大棚12亩。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农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每年以菌类为主的农产品预计500吨以上,产值420余万元,社员人均收入将增长10万元。

  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走进华宁太春食品作坊,记者看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道工序,生产出一块块洁白精美的沙糕。太春食品厂生产传统食品已有30多年历史,所制作出的沙琪玛、麻花、沙糕等产品在当地小有名气。2007年,公司因为管理不善倒闭,负责人宋承春被迫外出打工。

  “宋承春可是我们社区的致富能手,这样的人才必须留住,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于是,城关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永辉把身为党员的宋承春找了回来,融入社区干部队伍,并鼓励他再次创业。2009年,太春食品重新走向市场。

  今年,太春食品迎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计划入驻乡土人才创业园,新建三条生产线,让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出去。”宋承春告诉记者,家庭作坊式生产有一定制约性,产品不能进超市,难以获得长足发展。进驻创业园后,他将着力打造品牌,把太春的产品销至全国各地。

  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破解失地居民创业、就业难题,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城关社区给出答案,规划建设乡土人才创业园,打造体验、生产、加工、休闲、娱乐、旅游一体的农民手造创业园,为社区居民创业提供平台。

  “我们现在所处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规划为现代农业展示区,那边是华宁陶民间手造加工区,以及传统食品加工区……”站在乡土人才创业园规划展板前,何永辉向记者介绍道,“创业园将推动华宁陶文化、传统食品、盆景园艺、民间根雕、现代农业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想把创业园打造成一个田园观光旅游体验点,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与一二产有机融合起来。”一幅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蓝图逐渐勾画出来。

  云南网记者 李亚芬 通讯员 马兰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