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广东制造业“并线”竞跑 正文

广东制造业“并线”竞跑

[时尚] 时间:2024-04-30 04:30: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43次

  金属摩擦声响起,并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生产线启动,广东一颗制动系统零件轻声下线,制造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里悄然发生的业竞这一幕,却是并线深汕特别合作区迈向世界级汽车城进程的重要一跃——9月30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正式投产。广东

  深汕特别合作区,制造由深圳市政府和汕尾市政府共建。业竞自2011年以来的并线短短11年内,合作区计划投产产值从百亿级跃至万亿级,广东并迅速崛起以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业竞新能源、并线智能制造为主的广东先进制造集群。

  上周,制造深汕铁路全线开工,今后从汕尾基地到深圳中心区只用30多分钟。“‘深汕加速度’是交通层面的,更是产业层面的。这是合作区抓大平台、大环境的体现。”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说。

  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代表的大平台,是广东各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过去,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产业差距走过了一条大幅拉升再有力缩小的“倒U型”曲线。而今,这条曲线正进一步“拉直”——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制造业迎来从梯度转移到区域共建再到携手升级的向上突围之路,广东制造业区域协作,走向“并线”竞跑。

  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分布

  翻开广东发布的产业集群星级地图,广东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分布跃然眼前:

  珠三角地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粤东、粤西充分发挥“双副中心”、“湾+带”等联动机制作用,绿色石化、绿色钢铁、海工装备等世界级产业带成型成势;粤北地区则大力发展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形成贯通城乡、联接工农、链接湾区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同时,广东还在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地加快建设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

  走进汕头港码头,一艘巨轮上3根百米长的圆柱型白色海上风电机组“躺”在红棕色的甲板上,圆柱底座直径就有3米多宽,在底座旁边向顶部眺望,“庞然大物”就像一排白色高墙。

  “市民观赏它们,它们‘观察’外界。”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兆瓦产品经理孙建湖说,“每一台机组都安装了自主学习系统,自动根据风场状况调整运行状态。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4040万度清洁电能。”

  汕头市正在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园区),曾经更倾心珠三角地区的大唐、华能、三峡、中海油、中国绿发、国电投等经营涉及风电新能源产业的央企,这两年纷纷落户汕头,又为汕头吸引来了国电南瑞、青岛武晓、江苏华纳、盘古润滑等上下游企业进驻。

  经过几年发展,汕头市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达到了广东省第一,作为广东“十四五”规划重要任务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已经在粤东初具雏形,向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迈进。

  在粤西湛江,占地面积接近9平方公里,等于120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巴斯夫项目雄踞沿海。德国巴斯夫公司在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一口气投入约100亿欧元,相当于这家企业此前在华投资的总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年产100万吨乙烯和工程塑料等产品。

  在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投产期间,基地总经理林汉平异常忙碌,除了首套装置,另一套生产热塑性聚氨酯的装置也要在明年投入运营。每一个需要拍板解决的问题,他和同事都要在每月和湛江各级政府召开的联席会议上讨论。但林汉平乐此不疲,他还是巴斯夫中国新一体化基地全球高级副总裁。“湛江正在建设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他说,巴斯夫上下游产业链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辐射效应,可以积极参与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随着湛江、茂名、惠州等城市一个个重大石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以粤西地区为中心,正在加速崛起,为广东逐步形成从上游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的产业体系。2021年,全省7000多家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营收1.81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超过了10%。

  相比粤东和粤西地区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粤北地区严格以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升级。

  2013年至今,深圳对河源开展过两轮产业对口帮扶。第一轮帮扶中,中兴通讯河源基地等一批项目落户。第二轮帮扶中,深圳河源共建8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手机产业日渐成型,河源成了深圳外溢企业优质承接地。

  深圳美晨通讯公司今年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投资1.2亿元更新设备,还增加了2000多名工人。公司副总经理刘喜微信心满满地说,“年产能要提高2倍。”河源国家高新区更是提出大胆计划,2025年手机整机产量要达2.2亿台,相当于全国一个季度的手机产量。

  今年,为了绿色转型升级,河源国家高新区和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瞄准了更加绿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期望以“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模式,在河源发展智能终端、高性能芯片、电子元器件和5G产业。

  合体向上的突围

  特色产业布局的背后,是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制造业的区域协作开始走向“并线”竞跑,携手升级向上突围的过程。

  一方面,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共建产业大平台的背后,是两个区域向产业链高处的合力突围。

  以前,粤东西北的园区只是简单的承接产业转移。现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引入龙头到集群成链,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区打起同一套“组合拳”。

  本月和上月,深圳连续召开2022年全球招商大会和2022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招商大会,深汕特别合作区不仅与深圳市辖10区同场同档招商,瞄准的还是当前最火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地处汕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曲波豪言:“加入深汕,就等于融入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变革浪潮。”

  比亚迪总裁办公室行政部经理陈春龙向意向投资者推介:“在深汕,不管是哪个领导,不管多晚,秒接电话,这里的问题不过夜。”

  在比亚迪龙头带动下,两场招商大会吸引24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投资,投资额高达610亿元。

  “我们要与比亚迪强强联合。”投资深汕的格林美公司副总经理潘骅说,“要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闭路循环产业链,用大平台做大产业。”

  另一方面,当一路力量从珠三角奔向粤东西北,另一路力量则从全省各地奔向广深两座中心城市,携手向创新链上游突围。

  单向的平台共建已成过去。现在,为了优化资源配置,珠三角区域内的佛山、深圳和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正在抢滩广州,跨地区布局。而汕头等粤东西北企业也越来越多在珠三角核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智能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

  走进美的广州南沙工业园,一字排开的机械手自动安装着底盘和轴承,一辆无人物流运输车开到记者身旁,立即像长了眼睛般自动绕行。

  这些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情况,在一块10米长、3米高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屏幕上展现出来。“强度大的和关键技术岗位,都已经自动化。”管理部经理贾鹏飞说。

  美的广州南沙工业园主要生产家用空调,初始投资就达到了20亿元,是美的集团首个全智能化制造基地。4万平方米的工厂里,41类189台设备靠数据无缝衔接。世界经济论坛把这家工厂评为值得全球借鉴的“灯塔工厂”。

  为什么佛山企业要把“灯塔工厂”建在离总部大厦1小时车程的广州?投资当年,时任美的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说:“南沙临近珠三角家电配套集聚地,高端生产供应链布局成熟,海陆销售通道便利。”

  共建大平台,合体谋突围,越来越多“双向奔赴”的故事在上演。

  如今,粤东西北地区对转移的产能已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利用自身地理、能源和市场需求优势,高标准引入珠三角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资源。

  今年,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举行。韶关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承接珠三角地区实时性算力需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

  这一定位,大大打破原有观念,粤北山区一跃挺立在数字经济的潮头。

  莞韶指挥部招商局副局长刘宇是亲历者。2020年1月,他一到莞韶指挥部报到后便四处调研,主导起草《莞韶产业共建“十组团”招商情况调研报告》。他认为,抓住大数据,就有希望抓住数字经济主动权。韶关工业电价全省最低,是国家光纤一级网络节点北京至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必经支点。“两市‘一拍即合’,大数据产业乘势而上!”刘宇说,这促使韶关一举成为国家级数据中心。

  “这就像小康家庭搬新房。”对于携手升级的向上突围,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表示,“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对粤东西北地区,我的理解不是将珠三角用过的‘老家具’原封不动搬过去,而是个性化定制适合‘新房子’的‘新家具’。”

  改革攻坚的号角

  毫无疑问,广东制造业在工业园区这个大平台支撑下,区域协作取得显著成果。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区域协调问题都得到解决。数以百计的产业园区如何错位协调发展、每个园区如何培育自身特色、园区数量不少但亩均效益如何提高?

  中山,是全省制造业重镇,也是曾经的“广东四小虎”,近年来愈发感受到土地开发强度高、利用碎片化等问题导致的用地之痛。产业集聚发展缺地,小园区各自为政,这些问题一度令中山的工业增速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

  “没有大平台,如何打造大产业”“传统小园区何时整合改造”等呼声日益强烈。深受掣肘的中山,随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行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工程机械轰鸣声贯穿全年,集中动工拆除活动遍布全市。

  中山“工改”,备受全省关注。然而,产业园区要破解碎片化谈何容易。中山小榄镇绩东二社区股联社副社长张全辉在“工改”中遇到过集体负债和股东分红的困扰,中山市律师协会房建委主任王旗见证过市场农村政府多方的诉求冲突……

  “工改”需要改革来推进,更需要实惠来激励,中山在拆整低效用地接近完成年度目标之际,迅速挂牌成立市投资促进局,以拆、建、招并举的“一盘棋”招商体系为“工改”“续航”。

  这是一个珠三角地区的普遍问题,需要激活低效土地的不止中山。佛山,今年大力开展旧村居改造,仅南海区本月公布第一批重点项目,投资就超过1300亿元。

  同时,另一个路径也在推进,广东通过工业园区的有序转移,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深挖单位土地增长潜力、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

  最近,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推介会在清远举行,广州中大纺织布匹商圈逐步向清远迁移,广州海珠区一隅的“小”商圈,进入了清远的大园区,在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区打造千亿纺织服装产业。

  中大纺织布匹商圈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带动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然而,数千企业和数万从业者挤在狭小的商圈中,生产和生活受到了种种限制。正如《广东省发展现代轻工纺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所指出的,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同质化、碎片化,产业链耦合不紧密、协同发展能力弱,产业的结构布局待优化。

  这个集聚区搬到清远后,清远首期拿出1万亩地开发建设,引导“工厂上楼”、设立“共享车间”,建成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金融质押、保税仓、交易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可以承接1万家企业。

  目前,中大纺织布匹商圈5000多家企业已经和园区对接,1496家企业表达了意向,200多家已落地入驻。

  随着这些深层次矛盾在珠三角率先破局,改革攻坚的新号角更加嘹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政策提出,要跟进升级打造出20个千亿级产值的工业园区。

  放眼未来,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将把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把粤东粤西建设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推动粤北绿色转型升级。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制造业从梯度转移到区域共建,再到携手升级的向上突围之路将越走越宽。

  诚如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所言,由区域共建到携手升级的广东制造业“并线”竞跑,有望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独特优势,下一步要发挥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支撑作用,厚植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实体经济根基。

  行思录

  狠抓大平台

  向协同要高质量

  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

  无疑,大平台是广东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托。记者调研发现,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制造业大平台正在走出一条从梯度转移到区域共建,再到携手升级的向上突围之路。当下,狠抓大平台,向区域协同升级要高质量,是一个应当抓住的新机遇。

  这个机遇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两地取长补短、互补合作、互利共赢的协同内生,这种携手升级比单个企业、单个集群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是一种有机地抱团发展。而粤东西北地区发挥好后发优势,两地互补发展有望形成双赢格局。二是来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广阔的市场机遇。

  发生这个转变的大背景是当前珠三角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在珠三角内部,各种产业链条正在加速重整;另一方面,要素的日益稀缺和要素价格的高企、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也必然推动一批珠三角企业加快向区域外投资,或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重新布局自己的产业链条。然而,省工信部门的调查显示,粤东西北承接到的优质产能所占比重并不算高。

  产业转移不是必然按经济发展梯度的高低顺次简单推进的,欠发达地区更非只能承接发达地区转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假若一个地区能同时具备优势的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理性和规范的管理能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更容易发挥作用,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和使用将获得最大收益。即使是欠发达地区,也能成为最能吸引区域外资源要素和产业集聚的地域。

  得益于过去数十年间,广东不断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软、硬联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地有了更充分的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地在各自的大平台上各展所长、赛龙夺锦。粤东西北地区应更主动地寻找新赛道、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对土地资源需求较高的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绿色发展项目进行高起点建设,选择重点项目进行突破,积极寻找与珠三角地区携手升级向上突围的机遇。

  南方日报记者 苏力 黄叙浩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