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重型机器厂——“19天生产10万把军镐”

[综合] 时间:2024-05-04 21:40: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20次

原标题:沈阳重型机器厂——“19天生产10万把军镐”

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生产一组志愿军官兵挖战壕的重型群雕塑像映入眼帘,官兵们手中挥舞的机器军镐军镐正是沈阳重型机器厂生产的。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厂天年代,老一辈军工人创下了“19天生产10万把军镐”的沈阳生产纪录。

抗美援朝战争,重型敌我实力差距悬殊,机器军镐为保存我方有生力量,厂天志愿军在前线广泛开展“坑道战”。沈阳生产当时,重型正值深冬,机器军镐皑皑白雪覆盖坚硬土石,厂天志愿军官兵修筑坑道,沈阳生产急需一大批军镐。重型

那时候,机器军镐新中国百业待兴,钢材资源匮乏,生产技术落后。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沈阳重型机器厂毅然受领了制造军镐的艰巨任务。工厂发动工人捡拾废弃钢铁集中炼钢,老百姓纷纷捐出家中废旧钢材支援工厂。大家齐心合力,材料问题得以解决。

按照过去制造工艺,工厂无法按期完成10万军镐的生产任务,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摆在工人们面前的难题。当时,炼钢车间副主任祁宝仁带领工人们经过一轮轮技术攻关,研究出一套“叠芯串铸”新工艺:采取一个砂箱叠放多层砂模的方式,像“糖葫芦串”似的一次浇铸若干个小型铸钢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镐头钢料,这种工艺极大减少了切割和锻造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浇铸效率。

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棘手问题。“串铸”工作量极大,由于当时生产能力有限,工厂号召全厂工人投入到铸钢清砂工作中。不仅如此,沈阳市大小工厂也加入其中,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镐头成型后,他们按照图纸要求,严格把控镐头打磨、碾尖、磨扁、开刃、淬火等一系列环节,确保镐头符合质量标准。

工人们昼夜奋战在生产一线,仅用19天便完成了材料准备、工艺创新、制造军镐等任务,集智攻关解决了人力不足、技术改进等诸多难题,最终将10万把军镐如期交付前线部队。

一批批军镐顺利出厂,又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在250余公里的正面和东西海岸以及战役纵深,志愿军构筑了大小坑道总长1250余公里。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为志愿军解决了敌人强大的空中打击下战场生存问题,官兵依靠坑道工事快速进行攻守转换,最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上图为志愿军挖战壕的群雕塑像。资料照片(■王 欣 王 旭)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