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南宋“翰林学士”迁琼 “秀梅公”佳话

[探索] 时间:2024-04-28 21:03: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48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南宋“翰林学士”迁琼 “秀梅公”佳话

始建于500余年前的翰林学士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周氏宗祠。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周帮民

“宋代名贤半窜亡,海南话流离播越出家乡。周刊来琼避地谋居地,南宋寄处他方各一方。迁琼宅卜秀梅聊住宅,秀梅堂安行李渐升堂。公佳孙枝异日如星散,翰林学士须念先人惠泽长。海南话”海南周姓渡琼始祖之一周秀梅的周刊这首诗,被周氏谱牒资料里所辑录。南宋但从语气和语意来看,迁琼诗句明显是秀梅后人托名所作,以慎终追远。公佳

周秀梅并不是翰林学士这位先人的名字,就连其最早的墓碑(2004年后人修葺祖坟时藏入了石冢之中)上只有“有宋进士七官之墓”的写法,族谱称其名讳已经失传。然而,自他以下,世代都历历可考,迄今已传至38世,7万余人口。

明代永乐六年(1408年),周秀梅九世孙、举人周洁撰写的谱序。

“翰林学士”迁琼

据“庆观堂”《周氏族谱》、“宏(弘)远堂”《周氏家谱》和“延庆堂”《周氏族谱》记载,其渡琼始祖周秀梅是南宋翰林学士,在宋高宗南渡时,弃官寄居福建,途经莆田、泉州来琼,埋名隐居琼山仁政乡遵都图秀梅里,卒葬该里卜定颜墩(在今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儒周村旁),由于名字失记,便以地名称为“秀梅公”。

周秀梅后来娶妻颜氏,生下次子周榜源,繁衍生息,裔孙逐渐在当地及周边形成儒周村等聚落。

周秀梅居琼不久,其进士出身、官至评事的长子周榜湘渡海寻父,也住了下来,及至儿子周致政,迁居“员山”(今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当过“东洋里”的里正。此后,世代都有跻身科第之人。

“秀梅公四世孙周榘的墓还在村里,保存完好无损。”文山村管理族务的周立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秀梅公的后人除了聚居在海口的新坡和遵谭二镇,还有迁往文昌、定安、琼海、澄迈等地的,国内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分布。”

文山村中“周秀梅”四世孙周榘的墓碑铭文。

周立新还带记者去看了周榘的坟茔。长方体的火山岩石冢正前方,镶嵌着一块长方形墓碑,上面印刻“有宋进士周公之墓”,旁边雕有花草、祥云等图纹,但没有抬头或落款。目前有座较高大的墓碑,为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所立,碑文正中有“四世祖”等字样。

由于名字、履历失考,后世有人怀疑周秀梅是否真为“翰林学士”,这也在情理之中。不过,通过族谱和方志记载,了解其后人在元明清三代取得的成就和关键时期的表现,仍可洞见周秀梅家风和文脉的传承。

祖孙科考际遇迥然

在科举年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文山村的读书人可谓周秀梅后裔中的翘楚,据不完全统计,举人至少有15人,其中3人后来还登进士,有些还是兄弟、父子、叔侄或祖孙先后中举,不少人的传略、履历还被收入《广东通志》《琼州府志》和《琼山县志》等方志,贡生、监生、庠生、廪生等更是不胜枚举。

周秀梅的十世孙周昪,正统甲子科(1444年)便与好友丘濬一起考中举人,次年上京赴会试,二人都双双落榜;三年后,丘濬又落榜,周昪会试成绩虽好,没有落榜,却因名额限制未被正式录取为进士,而被录为副榜(也叫乙榜,相对于进士的甲榜),功名仍是举人,按朝廷的规定,他可以就任教职,也可以进入国子监继续读书,三年后还可以再考一次会试。

周昪气愤不过,坚决不上任教职,丘濬安慰了他一番,将他挽留在京,最终入读了太学,并完成学业。

周昪的孙子周宾,二十二岁便考中成化丙午科(1486年)举人,第二年春闱开科,他中了明通榜(甲榜之外再开的一榜)进士。或许是历史有时候也开玩笑,仿佛朝廷当年欠爷爷的,以同样的方式还给了孙子。当时有同行的朋友病故于北京,他还为其料理后事。

周宾年少有为,走上仕途后,是个能吏,干什么成什么。

他先赴任粤北山区的曲江训导,当时的曲江已经很久无人中举,周宾以《礼经》教授邓元、唐凤两位学子,且用心栽培,二人后来相继在乡试时中了经魁(乡试和会试的前五名,即五经中的第一名),当地士林顿时对他肃然起敬。

为母奔丧守孝三年后,周宾被起用为京师顺天府三河县教谕,不久又被擢升为广西桂林府推官,任上“明慎清勤”,管理仓粮一年间,清出一千余石前任官吏向民众额外多收的大米,全部充公后,得到了上级官员的“交章旌奖”;很快,他又被升任湖北武昌府通判,愈发严格约束自己,勤于政事,声名越来越大,武昌民众普遍认为他是有德之官,还给他立了“生祠”。

然而,周宾无心官场,两次提交辞呈,终于还是在未到致仕之年便“乞归”,回老家吟诗作对,自得其乐,不再踏入本地衙署,还自号“懒斋”,懒懒散散、悠游自在地活到了八十一岁。

他是文山读书人中的第一位进士,也是最长寿的,很善于养生,经常不用药就能把病治好。

叔侄不恋官场爱家乡

“……与公同年者,靖江尹奇健;后公登第者,工部郎中宗本、户部主事世昭……”周家女婿加“东洋里”同乡林士元在为周宾写的墓表中提到了文山村的另外两位明代进士——周宗本和周世昭,还有当过靖江知县的举人周奇健。周奇健和周宗本是叔侄关系,他们都不留恋官场,而是更喜欢回乡享受生活。

林士元与周宗本同为正德九年甲戌科(1514年)进士,周的三女还许配给了林的次子,二人是亲家关系,因此林士元对当时周家的事情比较了解。

据万历《琼州府志》和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周奇健是成化丙午科(1486年)举人,是个很有个性的读书人,平时很少写诗作文,要写就务必做到“精简有趣”。从江苏靖江县令任上致仕还乡后的周奇健,喜欢“纵酒自任”,认识他的读书人都称其有“晋人风致”。

俸银有余,周奇健便购置田产,将租金收入用于赈济族中的贫乏之人。他还撰写了《保族箴》,以警戒子孙后代。

周奇健的侄儿周宗本,中进士后被授任江苏溧阳知县,秉公执法,不依附权贵,反而被上司交相举荐,后来官至南京工部主事、郎中。不久,他因身体有恙辞官,获准回家调理八年之久。

养好病后,周宗本又以父母年老为由,不想再次出仕,被父亲周奇僎训斥一番:“圣明在上,乡里俊贤,后先飞腾,拖金衣紫,吾非人心,不愿有此耶?汝欲待我以死,我即不食矣!”吓得他赶紧回南京复职。

没多久,周宗本收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便回家奔丧。守孝十几个月后,反而自喜:“昔之出,逼于父命,今供菽水于母氏之旁,尚有何言哉?”以前复职是被父亲逼的,现在照顾母亲,没人说三道四了。可惜一年后,他旧病发作,卧床不起,卒时年仅五十一岁。

林士元闻讯痛不欲生,从广西任上回乡吊唁,抚棺涕泣,含泪为周宗本撰写了墓志铭,其中有“善诗,有唐人风致,酒后辄豪吟数首,遇敌者联唱,或通宵不寐”等字句,足见他晚年的诗酒年华是何等洒脱。(陈耿 周帮民)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