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老街坊都参与 出主意解难题 正文

老街坊都参与 出主意解难题

[热点] 时间:2024-05-02 20:36: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3次

  新华社长沙4月19日电(记者张格、电骡子薛宇舸)两山绝壁之间,山区木板和铁索铺成的点亮吊桥晃荡了起来。伴随着桥下谷底的湖南潺潺流水,一行人背着装满物资的屋脊背篓,在188米深的电骡子峡谷之上,大步向前。山区

  他们是点亮中国国家电网湖南电力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来自湖南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供电所。湖南如往常一样,屋脊他们要去看望居于深山的电骡子十几位孤寡和残疾老人。

  被称为“湖南屋脊”的山区壶瓶山,山高路险。点亮骡子,湖南曾是屋脊这里最值得信赖的运输工具。奋战在此的电力工作者,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电骡子”。

  2007年,为了保障山区用电秩序,中国国家电网接管壶瓶山原小水电自供区后,成立了壶瓶山供电所。从此,电力工人们在876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爬大山、趟河水,烙下深深的足迹。

  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岭村月亮山上,零星散居着十几户人家。老人张文耀独居于半山腰一间木房里,因为不通电,只能靠点蜡烛、油灯照明。想要将电送到他家,要在山上架设15根电杆,拉通1600米电线,建设成本至少5万元。

  2014年7月17日一大早,300多公斤重的电线被分成10多卷,10多人首尾相连,一边劈树斩草砍出通道,一边背着线缆走在湿滑陡峭的山路上。

  电线要从一个山头拉到另一个山头,“电骡子”们手脚并用攀爬在悬崖间,靠人力把导线收紧拉直,一使劲儿,手就勒出了血泡。

  傍晚,线路架设完成。张文耀如愿按下电灯开关,“啪”一声轻响,温暖的灯光瞬间填满木屋。

  就这样,一卷线缆一卷线缆地扛,一寸导线一寸导线地拉,从“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越来越多深山群众过上了稳定用电的日子。

  “不仅时时有电,还经常有人来检查线路,比以前好了一百倍都不止!”74岁的甘培根回忆起过去依靠柴油机发电、每天只能用2小时电的日子,感慨万千。

  壶瓶山供电所成立之初,第一任所长覃道周在集镇上遇到过一位老人。老人翻山越岭、步行一整天,只为买一包盐。深受感触的覃道周决定,要利用服务、巡线的机会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想要买点啥,跟那群‘电骡子’说说。”从此,队员们的摩托车后备厢里,除了电线、灯泡,还多出了义务“代购”的食盐、牙膏、洗衣粉、食油、方便面……再后来,他们又帮村民把土特产带到集镇上去卖。“上山带商品,下山带山货”,10多年里,“电骡子”累计为群众捎带物资15万余公斤。

  近些年,他们又将“带货”业务扩展到了网上。壶瓶山供电所现任所长田家赐介绍,近3年来,他们帮助村民销售了20余万斤农产品。

  久而久之,每当山里人需要帮助,“电骡子”就成了首选。覃道周说:“老百姓有需要,我们就要去,这不是一包盐、一支牙膏的事,是让他们觉得总会有人帮忙,感到安心。”

  “除了帮我们解决用电故障,他们还凑钱资助贫困学生,号召企业支持学校发展……”看着正为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的“电骡子”,壶瓶山镇南坪完小的校长云德志心生感慨。

  4月,正是春茶生产的黄金期,管山村壶峰绿茶厂的一台电机发生了故障,负责人盛孝伍焦急地联系供电所,“电骡子”立即驱车1个多小时,赶到茶厂抢修。

  “他们总是随叫随到。”盛孝伍说,有一次茶厂深夜线路短路,几位“电骡子”不顾山区夜间骑行危险,也要赶来帮忙。

  “电骡子”的真心,换来了村民们的真情。田家赐说,现在无论是维护还是抢修,都会有老百姓主动要来搭把手;巡线行走在大山间,无论路过谁家,总有人大老远就热情地迎出门来……

  如今,首任所长覃道周“下山”去了另一个供电所任职。“无论在山上还是山下,都要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他说,要在更多的地方带出一群又一群“电骡子”。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