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起中国科幻时 除了《三体》还能谈些什么

[热点] 时间:2024-05-02 08:38: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54次

       8月19日,当们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书展举行。谈起体还齐然的中国《拉普拉斯的回旋》、菊储的科幻《假如情感能贩卖》、么瑶的时除《退回童年》获得金奖,萨摩的当们《2058年的代沟》获得“知乎脑洞创意奖”。

       本届“读客科幻文学奖”的谈起体还复审评委有陈楸帆、程婧波、中国江波、科幻姜振宇、时除骑桶人、当们徐磊、谈起体还杨磊以及张冉,中国终审评委有戴锦华、科幻韩松、时除江晓原、吴岩、严锋以及姚海军。在颁奖典礼现场,评委谈科幻、谈未来。

       科幻是未来的哲学,也是现实的预警者。除了为大众所熟悉的《三体》,中国科幻还有许多话题,它们就像科幻文学本身一样,充满着无限想象,浪漫又深刻。

       科幻的世界与现实产生关联

       齐然的《拉普拉斯的回旋》、菊储的《假如情感能贩卖》和么瑶的《退回童年》获得了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金奖。有些读者或许还没有机会阅读它们,但通过颁奖词或许可以先了解这些作品的精彩。

       其中,韩松在《拉普拉斯的回旋》的颁奖词中写道:“小说非常细腻壮阔,思想深刻,提出了决定宇宙的根本问题、宿命与自由的问题、人在宇宙中的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值得反复回味。”戴锦华和陈楸帆在《假如情感能贩卖》的颁奖词中写道:“拥有奇诡的想象和直面残酷的力度,充满了质询人性与文明的勇气。小说成功地表现一个后末日架空世界以及其残酷的运行机制,‘心货’‘母脑’等概念的设置新颖,反映资本主义将情感商品化的极端未来。”而《退回童年》则被陈楸帆称为是一部冷酷与温情交相辉映的科幻家庭史诗,它充满了后末日想象,作者的笔触犀利又细腻,讽刺与怜悯并存,关于人性的驳杂刻画栩栩如生。

       实际上,除了这几部作品,每位评委也在本届“读客科幻文学奖”的参选作品中,各有印象深刻之作。

       终审评委之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说,他参加了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觉得一届比一届成熟。“这一届有一篇《深海》,这是我觉得这三届当中,我看到完成度最高、最有思想性,而且这个世界跟人物的建构,也是最原始的作品。”严锋说。在大多数科幻作品中,硅基生命一般都会被展示为一种异类或者是可怕的异己之物,但是《深海》展示了一个硅基生命自我发现和探索宇宙的历程,讲一种连接、一种交流,这种世界观的构建让严锋印象深刻。

       另一位终审评委、科幻出版人姚海军说,他在这一届的作品中看到科幻内部的诸多类型,比如有些小说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未来的延伸,做了很多社会推演,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他个人比较喜欢《拉普拉斯的回旋》这篇小说,“这里有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我们都讲科幻要宏大,很多宏大的主题,比如说宇宙、生命的尽头,宇宙的起源,困难一点的是,它们如何和我们现实产生关联,让我们能有共情,这篇小说在这方面处理比较好。它把一对年轻人的爱情和广阔的宇宙对立起来,这个小说有非常成熟老到的笔法。这里面最后那个结论,因为涉及量子力学,洞悉了整个宇宙,却失去了吾爱。我难以认同这一点,我不知道作者在不在(颁奖现场),如果能洞悉宇宙,我想一定能拯救吾爱。很有意思的一篇小说。”

       终审评委、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也认为,相较于前两届,今年“读客科幻文学奖”的作品明显更加成熟和更加深刻、丰富。戴锦华喜欢其中《烧纸人》和《血枕头》,其中在阅读《烧纸人》时眼睛都湿了,故事中的那个殡仪人让她联想到现实,小说中有痛的同时也有暖和爱,还有人关于尊严的坚持。

       科幻是未来的哲学,是现实的预警者

       戴锦华不知道《烧纸人》和《血枕头》这两篇作品的作者是否年轻,但从它们这里,她看到了自己一直期待的科幻的品格。

       戴锦华表示,科幻是未来的哲学,科幻是现实的预警者,她在今年的作品中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原创科幻开始自觉履行这部分内容。“而此前原创科幻写作当中,一直有一种科学进步主义,或者叫反抗失败主义这样一个基调,而在这次作品当中,我觉得我们的年轻科幻作者表达出了那种非常强大的想象力,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坚强的勇气、一种勇敢和坚强的态度,这是特别感动我的地方。”戴锦华说。

       此外,戴锦华还感觉到这一届“读客科幻文学奖”参选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力度加大了。戴锦华认为,现实始终在照进科幻,只不过不是以那么直接的方式,这或许也跟征集平台有关,之前是通过B站征集,这次是通过知乎,用户的年龄群落、基本的社会姿态都不同。“ChatGPT唯一列出的若干项它无从去覆盖的场域或者是命名之一是批判性思维,所以我还是觉得我们这一次,我自己体验到的变化非常重要,因此我反而会没那么喜爱某些作品,就是因为那些作品中奔放的想象力背后,仍然是为现实主流逻辑提供背书的一种形态。而我更喜欢某一种决绝,某一种勇气和执念,某一种追问和质询的态度。”戴锦华说。

       不只是戴锦华,不只是“读客科幻文学奖”参选作品,姚海军也留意到近些年中国科幻文学的变化。在他看来,当下科幻写作国际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对新一代读者来说,语言已经不是障碍,他们能够在互联网世界及时接触国外的创作,甚至跟某些国外的科幻作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另外,写作主题越来越多元,对宏大叙事的追求变得稀少。“过去属于主流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主题,都进入到科幻小说视野当中,他们对今天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有一些女性作家,我觉得更有敏锐的体察。”姚海军说。

       同样是终审评委的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则注意到一种技术性的进步,其实很多所谓的科幻小说并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是一段一段地描绘某一个科幻场景,但是这次让他打分的19篇作品,基本上都已经进入到能够建构相对完整故事框架的层面。

       每个人都是宇宙科幻史诗的书写者

       在颁奖现场,各位评委嘉宾也分享了他们评价一部科幻作品的标准,对读者来说,踏着这些标准或许可以更快速地进入科幻文学,或者加深对科幻文学的了解。

       严锋在意科幻作品的故事,他觉得对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好看”十分重要。他也特别喜欢作品里的世界架构,也就是世界观。另外,他还看重小说里的人物的情感,在他看来,科幻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更加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情感,更能打动读者,“这是科幻非常神奇的地方。”

       姚海军说,既然是科幻小说,那么科幻的创意是很重要的,但也是很难的,因为科幻文学这一两百年来,我们能想到的有惊奇感的创意似乎都已经被写过了,所以要想出新是很有挑战性的。此外,科幻作为一种通俗文学需要有一些特殊性,比如它和社会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和科学之间的奇妙互动。在这样的关系和互动中,科幻应当承担一些责任,如果没有洞察和思考对未来、对当下社会发展、对生活之间各种复杂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就很难成为一篇好的科幻小说。

       姚海军还认为,科幻小说的语言也十分重要。对科幻小说来说,语言有更多层次的意义。“未来的建构把陌生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理解最核心的是语言的效率问题,你能有好语言的,一定语言是有效率的,我们把一个短篇小说写成一个中篇小说,那是语言的效率出了问题,语言确实要锤炼,最起码要让它变得有效率。”姚海军说。

       在戴锦华看来,科幻到今天已经是太广阔的光谱,它既可以帮助读者打破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定区思考一些本体论的问题,也作为最大的通俗文类在纯文学整体放弃了叙事之后开始继续履行说书人的职责,并且承担起对世界、对人类、对宇宙的追问、质询和思考。

       江晓原看重科幻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只要作品里表达了足够的思想性,他就愿意去欣赏它,哪怕他并不赞同其中的思想观点,但是他可以欣赏思想本身,可以批判这种思想,但是他会承认作品有思想性。另外,他愿意看到作品里有奇观,他认为,让读者看到奇观是科幻作品天生的一种任务。

       除了分享这些“标准”,各位评委嘉宾对科幻的未来还有更高的期许。严锋担任了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评委,见证了这个新生科幻文学奖的诞生,看着选手们一开始在科幻的小河里扑腾,到慢慢熟悉睡醒,逐渐掌握叙事的节奏、人物与世界的构建,一步步游向深邃的星辰大海。这个面向青少年、次世代和广大科幻爱好者的奖项,正是对未来科幻世界的开拓。“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大海的旅人、日月时光的穿梭者。我相信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个字,都刻写在永恒的时光里。从这个意义上,宇宙就是一部终极的科幻史诗,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史诗的书写者。那么,这个宇宙未来会怎样,就看我们怎么写了。”严锋说。

       戴锦华说,不光是科幻写作者,其实每一个当代人都应该在自己内心去发现,并且珍视我们所拥有的情感,尤其是爱,人类每一个个体所怀抱的情感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批量生产的。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