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黑面舞者”“干饭专业户”......明星水鸟会卖萌

[知识] 时间:2024-04-28 05:30: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2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黑面舞者”“干饭专业户”......明星水鸟会卖萌

水鸟是黑面舞者指适应水域或湿地生活的鸟类。它们以水生植物的海南户明种子、叶、周刊专业茎、干饭根,星水或鱼、卖萌虾、黑面舞者蟹等为食,海南户明可谓“靠水吃水”。周刊专业大多数水鸟属于候鸟,干饭需飞往南方越冬。星水海南岛是卖萌水鸟的“避寒胜地”,每年冬春季都有六七十种水鸟在海南栖息。黑面舞者

因其繁衍、海南户明觅食、周刊专业长途飞行的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许多水鸟鸟种进化出了个性特征。它们中有些是身姿优美的“长脚模特”;有些体型娇小,叫声清脆悦耳;还有些长着细长如钎或扁平如勺的喙,是捕鱼捉虾的行家里手。

儋州市新州镇泮山村,几只黑脸琵鹭在水中觅食。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黑面舞者”黑脸琵鹭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颈脖,黑色的琵琶形长嘴,无论在水中悠闲散步、整理羽毛,还是在空中盘旋,黑脸琵鹭的动作都十分优雅,似聚光灯下的芭蕾舞者。正因如此,它也被人们称为“黑面舞者”。

黑脸琵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中型涉禽,又名小琵鹭、黑面鹭、黑琵鹭、琵琶嘴鹭。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全身大体为白色,仅脚、脸、嘴是黑色的,像是穿了简洁大方的“黑白配”外套。它的嘴巴长且扁平,与传统乐器琵琶相似,故而得名。

黑脸琵鹭。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每年冬春季,在儋州湾、东方四必湾,以及海口东寨港等地的滩涂、沼泽地里,人们有时能看见黑脸琵鹭的身影。由于嘴巴造型奇特,黑脸琵鹭的取食方式也有别于其他鸟类,它喜欢采用“浑水摸鱼”技法,一边在浅水中行走,一边用“琵琶嘴”左右搅动,把鱼虾从水中搅出来,然后凭借嘴尖敏锐的触觉捉住鱼虾饱餐一顿。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类之一,每年海南相关单位开展越冬水鸟调查,会同时开展“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提供在海南岛越冬黑脸琵鹭的数量及其生存状况,以便于保护机构掌握全球黑脸琵鹭的总体情况,进而提出保护黑脸琵鹭的建议。

“干饭专业户”勺嘴鹬

勺嘴鹬,貌如其名,是一种长着像勺子一样嘴巴的水鸟,体长14厘米到16厘米,仅有麻雀大小。勺嘴鹬的嘴较扁平,呈黑色,看上去像把小饭勺,因而有网友调侃说:勺嘴鹬是“干饭专业户”。

小小的身体,萌萌的神态,加上全球数量稀少,勺嘴鹬一直都是观鸟爱好者苦苦追寻的明星水鸟。许多人为了亲眼一睹勺嘴鹬的倩影,不惜带着观鸟器材开车几千公里来到海南。即便抵达了它停歇的湿地,要在众多水鸟中拍到勺嘴鹬,也绝非易事。“勺嘴鹬数量很少,而且体型小,藏在鸟群中不易被发现,拍到要靠运气。”海口观鸟爱好者李先生说。

一只勺嘴鹬在儋州湾的滩涂上觅食。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人们的印象中,北方人一般身材较为高大。勺嘴鹬身形娇小,却是正儿八经的北方鸟。其主要繁殖地是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楚科奇半岛,那里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每年夏季的6月至7月,气温稍有回升,勺嘴鹬便抓住“窗口期”繁殖。8月前后,它们会离开出生地,沿着东亚—澳大利亚迁飞路线,跨越北冰洋和太平洋,前往东亚和东南亚越冬。

勺嘴鹬个头偏小,看起来有些柔弱。实际上,它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水鸟。这种小鸟全球仅存600多只,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它们出生在严寒地区,每年要飞行约8000公里去越冬地,小小身躯中蕴含的能量让人惊叹。

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下塘湿地保护小区,一群黑翅长脚鹬掠过水面。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娉婷娘子”黑翅长脚鹬

我们常用“小鸟腿”来形容女孩子的腿形纤细优美。不少涉禽类水鸟因为经常在沼泽地或浅水区域活动,逐渐进化出一双长腿,鸟儿的腿骨骼纤细,也有利于在飞翔中保持平衡。黑翅长脚鹬是长腿鸟的典型代表。它们长着一双细长的红腿和一个细长的黑喙,腹白翅黑,体态修长,无论是行走还是飞翔,都楚楚动人,被称为“水鸟模特”。

黑翅长脚鹬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及朝鲜、日本繁殖,平时喜欢栖息在开阔平原草地的湖泊、浅水塘及沼泽地带,以甲壳动物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这种鸟一般在台湾、广东、海南、香港等地越冬,每年4月至5月返回北方繁殖。

黑翅长脚鹬喜欢三五成群在泥滩或浅水区闲庭信步。处于热恋期的黑翅长脚鹬情侣形影不离,鸣声也比平时频繁且细柔。

冬春季节,在海口东寨港下塘湿地保护小区的水塘边,在儋州湾的泥质海滩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黑翅长脚鹬的身影。它们时而低头啄食,时而整理羽毛,一旦感觉到有干扰者靠近,就高声鸣叫向同类发出信号,十分机警。

黑翅长脚鹬分布范围较广,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目前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对国内大多数观鸟爱好者而言,是一种比较熟悉的水鸟。

儋州市新州镇南岸村的一片滩涂上,两只蒙古沙鸻翩翩起舞。山雀 摄

开朗“菜鸟”蒙古沙鸻

今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共记录到蒙古沙鸻7030只,是记录到数量最多的鸟种。在观鸟界,观鸟爱好者们喜欢把常见的鸟儿称为“菜鸟”。蒙古沙鸻可谓是海南越冬水鸟中的知名“菜鸟”了。

成年蒙古沙鸻体长约20厘米,体型在鸟类中算中等。它们嘴短而纤细,腿较短呈褐色,双眼溜圆,外表朴实无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鸟胆子比较大,性格开朗,冬季常成群在滩涂上觅食,走走停停,发现食物后快速跑过去啄食,然后边走边吃,乐在其中。它们不仅和同类相处得好,还常和其他涉禽鸟类混群活动,爱凑热闹。

蒙古沙鸻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澳洲等区域。它们常栖息于海边沙滩、河口三角洲、水田、盐田中,繁殖季节迁至内陆高原的河流、湖泊、沼泽地附近生活,是一种比较能随遇而安的水鸟。(孙慧)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