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文化获得感更有保障 幸福感更加充实——“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综述

[知识] 时间:2024-04-29 06:26: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10次

原标题:让群众文化获得感更有保障 幸福感更加充实——“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综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十三五中宣部公布了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让群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众文综述我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文化图书馆、化获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石坡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得感海东市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等11家单位受到表彰,更有感更公共这不仅是保障对我省基层文化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幸福我省着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进群众文化福祉的加充间青建设生动体现。

“十三五”以来,实期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文化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成果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十三五广播电视“村村通”、让群农(牧)家书屋、“文化进村入户”、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化信息系员共享等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由优到精”的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内容日趋丰富、品质有效提升、效能显著提高、短板有效补齐、队伍不断壮大、活力竞相迸发,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设施是服务的载体,构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十三五”期间,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我省先后制定出台《青海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文化服务基础,省图书馆(二期)、省文化馆、基层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文化馆55个、图书馆52个、博物馆24个、乡镇文化站369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逐步构建起覆盖省、市(州)、县(区)、乡(镇)、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眼优化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社区倾斜,投入2700万元,在大通、互助、贵德等9个县开展宣传文化示范县创建,投入4.1亿元,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功能资源整合等方式,建成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下毛伯胜村、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蔡家村等246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不断满足群众日趋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全省各地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着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有效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质效。按照“十个一”(即为西宁、海东等农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座乡村小舞台、一个书屋、一个广播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一名文化管理员、一支文体活动团队)和“8+2”(即为6个涉藏州县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书屋、一个广播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一名文化管理员、每月一场流动电影放映、每季度一次综合流动文化服务)的标准建成一批文化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

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举办全省农牧民歌手大赛、全省民间文艺院团展演、群众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持续扩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支出,动员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不断总结和推广“养团不养人”“群众演、演群众”“周末文艺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由政府在设备、排练场地等方面提供一定支持。投入300万元,选择西宁、海东、海南的500个村,开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管理员配备试点建设,组织各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实现基层文化活动事有人干、责有人担,文化阵地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开展。

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健康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青海解放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优秀地方戏汇演、专业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群众文艺节目调演、群众歌咏大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国庆中秋期间,全省各地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举办的“拥抱祖国庆国庆携手联欢迎佳节”文艺汇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举办的礼赞伟大的祖国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由西宁市文化馆举办的“花好月圆·河湟情”“庆国庆·迎中秋”文艺晚会,精彩的演出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为节日的西宁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坚持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扎实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举办专题演出2000余场,为全省367个乡镇每两个月送一场文艺演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利用元旦、春节、端午、国庆、中秋等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欢天喜地过大年、艺术迎春、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活动,赴偏远山区、基层社区开展主题演出1000余场。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举办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社火展演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

基层文化服务队伍茁壮成长

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十三五”期间,全省各地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对基层文化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通过“结对子、种文化”“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对口援青”等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带不走的基层文化队伍。同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监管奖励制度,有效激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扩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文化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吸引基层文化名人、文艺爱好者广泛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基层文化服务团体茁壮成长,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西宁市城中区文化馆、刚察县草原艺术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村电影放映队等63家单位先后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省图书馆前,等待检测入馆的读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阅读成为了疫情期间人们生活休闲的“新宠”,严格规范的防疫措施、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图书馆;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主题影片《江城1943》《红巴山》《解放终局营救》正在各村巡回放映,清晰的画面、感人的故事,为偏远山区的藏族群众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平安区袁家村,2020年戏曲进乡村专场演出在这里火热上演,由海东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演出的秦腔《洪湖赤卫队》《拾黄金》《华亭相会》等经典剧目为景区游客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演员深厚的唱功、动情的演绎,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除演出外,该剧团每年还承担“文化进乡村”“戏曲进校园”“‘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等各类演出培训近100场。

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随着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服务难、享受文化服务不便利的情况得到根本扭转,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生活中来,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改变。(吴庭杰 王晓东)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