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绿色四川“起飞” 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探索加速落地

[知识] 时间:2024-04-29 21:09: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41次

原标题:金融助力绿色四川“起飞” 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探索加速落地

一方面,起飞在川金融机构及时提供低成本资金,金融将绿色金融业务精准直达相关项目

另一方面,助力多部门积极引导和带动更多政策、绿色企业、川多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薇

8月25日,项绿新探“全国低碳日”。色金索加速落当日9时40分,融创四川航空首个碳中和航班3U8883从成都飞往北京。起飞

通过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购买国内CCER项目(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金融抵消该航班燃油排放的助力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碳中和”,绿色这是川多川航通过金融手段积极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助力民航业环保减碳所做的项绿新探全新尝试。

这也是色金索加速落金融创新助力四川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等部门与众多在川金融机构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一边做好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的“减法”,一边做好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加法”,为建设美丽四川、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飞翔的双翼。

治污降碳做“减法”

绿色信贷投向“黑臭河”治理工程

搭管廊、砌堡坎、疏沟渠、修景观……近日,随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南充市分行支持的营山县南门河(走马岭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贷款首笔资金8.7亿元投放到位,该项目翠屏西路标段工程正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

“政府干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这是群众所需,民心所盼。”家住南充市营山县南门河边的王贤义老大爷难掩心中喜悦,激动地说。

营山县地处川东北部,穿城而过的南门河(走马岭河)是当地“母亲河”。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曾经清澈的河水逐渐成了“苍蝇蚊虫乱飞舞,路人掩鼻嫌恶臭”的黑臭水体,河道沿线居民深受其害。

为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近年来营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全力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但南门河(走马岭河)流域综合整治相关项目资金需求50多亿元,治理周期5年,投资大、周期长、难度高,单靠政府投入资金治理较为困难。

为破解资金瓶颈,南充通过省生态环境厅与农发行四川省分行搭建的战略合作平台,将该项目纳入重点示范项目,确保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批。

“群众期盼的事,就是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大事要事,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农发行南充市分行行长陈洪波介绍,了解到项目资金需求后,该行主动抛出“橄榄枝”,第一时间落实专人开展工作对接,并成立了服务长江大保护工作组,全程给予项目的融资融智服务。早在2018年,分行就先后通过2笔棚户区改造贷款16亿元支持了第一阶段工程实施;2019年,又再次投放7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第二阶段工程实施;目前实施的第三阶段工程总投资约13亿元,融资需求10亿元,建设期3年,已于今年4月顺利审批通过授信。

在10亿元政策性金融“活水”的浸润下,第三阶段工程顺利动工,开始了清淤调水、污水治理、增强河流自净能力等一系列工作,并通过新建生态廊道、实施公园景区建设等方式,让营山县城重现“一水护‘城’将绿绕”的美好画卷。

类似这样的银政合作已在全省快速有序铺开: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与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农发行四川省分行签订协议建立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保障机制,并会同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联合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根据协议,两家银行3年内将分别提供不低于500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支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和环保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建设。

人行成都分行提供了一组最新数据: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6035.31亿元,同比增长32.3%,比上一季度高7.5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847.15亿元。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132.42亿元和191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3%和20.1%。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2380.77亿元,同比增长35.3%,上半年增加316.59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2160.83亿元,同比增长19.0%,上半年增加189.14亿元。

绿色转型做“加法”

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探索加速落地

川航的首个碳中和航班,花了多少钱?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小程序“点点碳中和”显示,目前平台可购买的CCER项目,为四川农村户用沼气(SC02)CCER项目,碳中和服务单价为每千克0.05元(即每吨50元)。而川航购入了31532kg项目,即花费1576.6元。

碳交易的背后,折射出资产的高质量和对环境的高回报。截至2020年底,“点点碳中和”平台累计注销 CCER1950余吨,相当于22万余辆家用轿车停驶一天。

“四川已成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表示,自2016年开始以来,四川市场运行健康平稳,投资者数量稳步增长,交易账户达1300余户,遍及28个省(区、市)。截至7月底,成交CCER1802万吨,位居全国第四。特别是今年以来,受降碳政策导向、全国碳市场启动等影响,CCER交易量同比增长达483%,市场活力加快释放。

日趋完善的不仅是交易体系。省生态环境厅正积极推动将环境信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联合激励惩戒机制。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评价企业超过1.7万家。其中,2020年全省参评企业超1万家。此外,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积极鼓励和督促高环境风险企业投保,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参保企业2212家,总保额58.91亿元,总保费3922.41万元;推动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截至二季度末,我省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377.3亿元,居全国第九。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行已制定并实施《四川省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指导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贴现资金加大对碳减排企业的融资支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优化结构调整的作用。截至今年8月12日,已办理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业务219笔,金额18.58亿元,票据对应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为55.11万吨,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较全省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低0.42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80.36万元。

“要把绿色金融与先进科技有机融合发展。”谈及未来发展,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诗一建议,应进一步将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市场构建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作为支撑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记者 卢薇)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