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条路网”通向百姓心田——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海东行系列报道之一

[知识] 时间:2024-05-02 02:10: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46次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一条路网小康生活】“一条路网”通向百姓心田——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海东行系列报道之一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条路,能带动一片产业,小康心田小康行系能致富一方百姓,生活能促进乡村振兴,通向脱贫能实现精准脱贫,百姓更是决胜决战民生所盼、政府所向的全面重大民心工程。

9月8日,攻坚驱车行驶在海东市平安区一条条特色鲜明的海东农村巷道之间,道路盘山蜿蜒而去,列报犹如一条条丝带与农户住家、一条路网产业园、小康心田小康行系公路景观巧妙融合、生活相映生辉。通向脱贫

这些农村公路不仅四通八达连接着城乡与外县,百姓缩短了运输时间,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村民们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让平安区乡村振兴、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驶入了“高速路” 。

平坦、整洁、鲜花簇拥的新沙路,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水一身泥”且被大山相隔的古城回族乡和三合镇的格局,顿时让两个乡镇近在咫尺,从此物贸相通加速、人员往来密切、产业协作兴旺。

“新沙路是乡道,也是平安重点打造的‘党员示范路’ , 为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年度考核范围,采取养护巡查与路政一体化,监控视频巡查与交警巡查相结合的路径。 ” 平安区交通局项目办干部孙志云说,通过公路达到并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目标。

“要想富先修路” , 这句话对于洪水泉回族乡来说得到了充分体现。笔直平整的道路,路两旁高大浓密的树木,到了金秋时节树叶金黄等美景,这里成为许多年轻人拍摄婚纱照时的外景取景地;山顶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古建筑,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观光旅游,这条景色美丽、深受大众欢迎的“网红路” , 正是从下红庄村到洪水泉村的一条县道——下洪公路。

45岁的海福是洪水泉乡洪水泉村的贫困户,今年养了60多头牛,平时还会跑跑运输,贩运牛羊, “这条路多年以来都是砂石路,只能走摩托车和农用车,对村里的养殖户来说很不方便,现在道路都修好了,还铺上了沥青,各种大车都能进出,我们跑运输也方便了,养殖上也增加了很多收益。 ” 海福对道路的变化深有体会。

据了解,原来的这条路,坡陡弯急,路面病害多,行车视距不好,安全隐患大,造成行驶车辆少,运输车辆限制多,许多物资农产品拉不进去又运不出来,对乡村的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制约和瓶颈。

后来重新改线选线,并在技术标准上进行提升, 2017年对道路的22公里进行了整治,对沿线的15个行政村在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

孙志云说: “下洪公路属县乡道路,洪水泉乡全乡都在种植马铃薯、藜麦、当归、百合等一些经济作物,再加上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养殖业也比较发达,所以说公路建成之后给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带来巨大提高。 ”

汽车行驶至黄鼠湾村的一条村道上,这是一条典型的村道,一头连接下洪公路,另一头连接村子。这条村道在水泥路没实施之前,可以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来形容,给群众在出行上造成了很大的难题,道路硬化后,还进行了安防措施,安装了围栏,这样既保证了出行又保证了安全。

“种不怕、养不怕,就怕出不来。这里的当地群众以种植马铃薯、蚕豆和青稞的居多,道路好了,农作物丰收的时候就可以立马运出来,这样就给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了最大的难题。你看这些来来回回的车辆就是依托道路的建成进出村里运送各种物资。 ” 孙志云指着道路上载满物资的过路车辆说着。

“路修好了,休闲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 ” 在平安区三合镇瓦窑台村党支部书记拉毛才让看来,村里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这些,主要得益于入村入户的县、乡、村道路硬化,交通状况的改善。

乡乡通,村村通,户户通,这些路,通进了村民的心坎里,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家乐经营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的点赞和好评,也托起了贫困地区的“金饭碗” ,近年来,平安区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总目标,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完善“五纵三横”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与旅游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道为脉络的“五纵三横”区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客运站、亭、运、线一体化运输网路格局,正是因为“四好农村路”的修建,为平安区乃至海东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路网基础。(罗珺 陈俊)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