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正文

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综合] 时间:2024-04-16 06:37: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5次

原标题: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中国减贫故事)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题: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作者 林馨

每逢周末,穷窝夜幕降临,广西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梦呜苗寨里,贫困大型实景演出《苗魅》上演。户搬苗族吊脚楼里,出当芦笙声声响起,穷窝苗妹翩翩起舞,广西一幅幅苗家生活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贫困

图为融水贫困户当演员,户搬在景区表演民俗。出当 林馨 摄

52岁的穷窝潘校荣换上衣服登台,跟随旋律起舞。广西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贫困他,从未想到自己会搬出深山成为演员。户搬

图为融水贫困户在景区表演芦笙。出当 林馨 摄

这一切改变缘于中国“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

位于黔桂交界处的融水县,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县。对许多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户来说,易地扶贫搬迁是“拔穷根”之举。

贫困户潘校荣一家离开融水县杆洞乡锦洞村,来到双龙沟景区内扶贫安置点梦呜苗寨生活。 林馨 摄

潘校荣曾是融水杆洞乡锦洞村一名贫困户,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以前村里不通水、不通电、也不通路。”潘校荣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潘校荣在融水扶贫安置点梦呜苗寨煮饭。 林馨 摄

在一度“与世隔绝”的大山里,潘校荣只得靠种地换取微薄的收入。“家里种几亩地,靠扁担挑着农作物走到乡里卖,来回走7、8个小时,才能换取几十元收入,饭都吃不饱。”潘校荣说。

白天,潘校荣和妻子在景区当农民干农活。 林馨 摄

2017年,融水县易地搬迁项目启动。“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到了城里找不到工作,该怎么生存?”潘校荣犹豫要不要搬家。

图为游客在景区和演员互动。 林馨 摄

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融水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易地搬迁安置点与景区融合。由梦呜苗寨景区出资将木质吊脚楼主体结构整体“打包”,搬到景区内的扶贫安置点,重新起楼、通水通电、配备卫生设施,打造成旅游新亮点。据融水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长周卫军介绍:“贫困民众搬迁到这里后,可免费入住旅游景区,并由景区安排就业。”

白天,潘校荣和妻子在景区当农民干农活。 林馨 摄

潘校荣一家老小十余口人搬到景区,夫妻二人过起“白天当农民,晚上做演员”的生活。“早上帮景区打扫卫生、种植农作物,晚上表演。”潘校荣表示。

如今,潘校荣每月可以领取3000元左右(人民币,单位下同)工资,妻子则有2000多元工资。根据搬迁政策,潘校荣一家分到县城一套50平米的安置房。2018年,潘校荣脱贫。“现在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他说。

据周卫军介绍,目前在梦呜苗寨居住的贫困户达到14户53人。景区创新“旅游+合作社+演员+农民”的旅游扶贫模式,以民族风情展示和民俗休闲体验为特色,把贫困山区苗族村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传承发展、增加民众收入的旅游新路径,助推脱贫攻坚和绿色旅游发展。

挪出深山“穷窝”后的韦院君,不仅脱贫还脱了单。2017年,韦院君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来到融水县双龙沟景区工作,晚上在梦呜苗寨当演员。“现在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解决温饱后也娶到了老婆。”

如今,融水县将旅游与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相结合,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富民之路。2019年,融水县接待中外游客887.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4.39亿元。2016年以来,全县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占全县11.6万贫困人口的25%。(白嘉懿)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