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设体育强国 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休闲] 时间:2024-04-29 13:57: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30次

715ea7b6-27f2-4ab6-a3fa-ff82e8265d7f.jpg.1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深入时代社会思想民族振兴的学习习近兴贡献力梦想,关乎人民幸福、贯彻民族未来。平新“发展体育运动,中国主义族复增强人民体质”是特色体育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建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事业,强国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的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深入时代社会思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学习习近兴贡献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贯彻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平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中国主义族复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建设体育强国,特色体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当下,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正在陕西举办,“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是党和国家赋予陕西的神圣使命,更是陕西的庄严承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体育事业融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体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体育发展成果转化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传播力,以体育发展助力国家发展、时代进步、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发展体育事业 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郝保权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赛事正在三秦大地如火如荼进行当中,这是全运会首次走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全民关心、全国瞩目。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全运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事,在推动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中作用重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和根本遵循。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不断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体育强国作出重要论述。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进一步强调,“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2019年9月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再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发展体育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都强起来。2035年作为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节点,其远景目标要求首先在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健康等方面强起来,使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进而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强国总是有着与强国地位相匹配的强大体育。因此,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建成体育强国,深刻反映出建成体育强国对于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战略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多次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新时代体育的新内涵: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这是对新时代体育内涵及功能的生动阐释,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关系具有指导作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依归。如今,人们对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健康的期盼,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其对于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广泛理解和实践检验。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章当中,“建设体育强国”作为专门的一节单列出来,充分彰显了体育强国建设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对于人的意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强身健体或者给人带来健康快乐,更可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障,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支撑。无论是孕妇锻炼身体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还是儿童和青少年促进骨骼肌肉发育、提高心肺功能和抗挫折能力,抑或成年人保持身体机能、消除亚健康,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安度幸福晚年,体育始终和健康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着眼目标任务、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十分重要的五年。要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加快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制度支撑。一是始终坚持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体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二是持续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开门办体育”理念,加快培育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引导推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办体育,探索举国体制和社会机制、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备,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三是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体育行业规范,加强对社会和市场主体的引导,加强体育市场治理,营造良性竞争、公平有序的体育市场环境。

要推进“三个融合”,不断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要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保证体育课课时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引导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推进体卫融合。要使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体育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充分合作,使体育锻炼、运动康复等与临床医疗、疾病防控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三是推进体旅融合。增强体旅融合发展黏度,充分发掘体育和旅游的契合点和合作空间,积极开发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实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市场参与度高、群众参与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举办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让三秦人民共享十四运会红利

f51367c2-0fb8-4403-9370-9e2c8476e121.jpg.1

孙研

在陕西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运会首次走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是全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同年同地举办。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陕西举办,要做好筹办工作,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这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办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把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办成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是党和国家赋予陕西的神圣使命,更是陕西的庄严承诺。陕西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筹安排、系统谋划,下大气力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充分释放全运会的综合效益,有力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三秦人民共享全运会红利。

一、让一场体育盛会助推“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把群众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有利于更好发挥举办全运会的作用。十四运会全面贯彻“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理念,群众项目在上一届全运会的基础上增加了59个小项,同时还增添了群众项目的展示活动,全面营造群众体育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快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十四运会宣传工作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陕西企事业单位和协会组织抓住承办十四运会契机,积极开展相关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举办近千场“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将群众体育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51座遍布全省的十四运会竞赛场馆赛后将向社会全面开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政策成果,提升场馆所在地周边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激活全民健身的运动热情,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让一场体育盛会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借筹办十四运会的强劲东风,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一方面,新建高质量场馆持续发挥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和群众参与体育事业的综合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西安奥体中心作为十四运会主场馆,有效整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是国内首个实现5G全覆盖的智慧体育场馆,通过5G特殊定制的全景摄像机、多视角赛事直播、8K或4K赛事直播,全方位、无死角呈现赛事实况,全面提升赛事服务水平,让观众沉浸体验精彩赛事。“西安智慧体育大管家”平台的建成和全面推广使用,有效管理和调配各种体育资源,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对健身多元化、快捷化、科学化的需求,全面提升了体育惠民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十四运会部分比赛项目设在陕西高校体育场馆,使得在校大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赛事活动,不仅促进了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自身运动竞技水平,而且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进一步促进了体教融合。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提高,对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借助全运会的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助推体育产业建设,有助于扩大体育市场规模、加强本土体育品牌核心竞争力。全运会及群众体育赛事的多样化,势必会增强体育媒体和直播平台的发展。引入体育赛事专业运营公司和相关体育资产管理企业,有助于政府集中管理,为打造精品体育赛事品牌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制度保障。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对于陕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的组织与管理、体育与教育联动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西安是本届全运会的主要举办地,借助十四运会掀起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热潮,西安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持续放大全运会综合效应,统筹推进全市体育产业新发展。西安以推动竞赛表演业健康发展、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体育消费提档升级、强化政策措施支持为重点任务,以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精心组织好西安市承担的比赛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基础为主要目标,争取到2035年把西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赛事名城。

三、让一场体育盛会助推“升级一座城”

十四运会在陕西的举办,使得全省特别是西安城市基础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西安构建并完善更加便捷的城市公共立体交通体系,地铁5号线、6号线、9号线和全运会重要配套地铁14号线建成通车,城市多条主干道路实现贯通、拓宽修整,为服务全运会和全运会助推下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围绕“迎全运 惠民生”主题,西安以江河沿岸滩地为资源,积极推进建设便捷、适宜的群众性健身运动场所,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在文化建设方面,西安市在奥体中心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中,充分彰显“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理念,不断为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提供更好场地设施。在灞河两岸的长安书院以及由“长安云”和“长安乐”组成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突出文体融合内涵,让人民群众尽情体验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精神享受。在生态建设方面,借助举办十四运会进行的城市面貌升级改造,西安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世纪工程”幸福林带项目顺利竣工,“三河一山”绿道建设成效显著;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减污治霾”政策号召,西安雾霾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让一场体育盛会助推“升级一座城”,古城西安以美丽、干净、绿色、便捷的崭新面貌迎接全国各地体育健儿的到来。

我们要以承办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在助推竞技体育加速的同时促进全民健身开展,丰富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让三秦人民充分参与、享受全运会带来的各项成果。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体育系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杨平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陕西省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这是三秦人民的荣耀和骄傲。走过62年的全运会,始终秉承“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仅呈现了一场场竞技体育盛会,更一次次彰显了全民健身的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三五”时期,我们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础。要准确把握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体育运动方式、运动项目、运动规律,制定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要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诸如秧歌、龙舟等各类民族民间民俗传统运动项目;普及推广冰雪、山地等户外运动项目;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等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开展适合不同残疾人特点的健身活动;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寓教于乐活动。要弘扬体育健身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真正让健身成为全民生活习惯。

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身热情日益高涨。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全民健身提供基础性条件。要聚焦群众就近健身的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着力打造群众身边“15分钟健身圈”。要通过盘活城市闲置资源、用好公益性项目、支持租赁方式、倡导复合利用等途径,挖掘存量潜力,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要通过简化审批程序、鼓励改造建设、落实社区配套要求、支持社会参与、推广委托运营等措施,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运营水平。要完善中小型体育场馆、民营体育健身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补助机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向社会开放,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应开尽开、应放尽放。同时,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让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和利用便捷、普惠、适宜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体育健身服务是全民健康的前置因素,能有效促进健康关口前移,缓解卫生医疗服务压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对建成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为此,要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使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更加健全、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备、体育健身活动更加丰富、体育健身赛事更加多样、体育健身指导更加有效、体育健身文化更加深厚。要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要将体育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实现体医融合、体教融合,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体育需求,最重要的是更好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推动构建更广参与、更加便利、更为丰富、更有内涵、更具活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支持系统,是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抓手。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需要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要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要加强对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的组织建设,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行工间健身等制度。体育部门要与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养老等部门联合联动,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引进优秀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等加入群众体育指导队伍,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理念,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使群众健身不仅有地方去、有设施用,而且有组织保障、有人指导、有人服务。

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入体育,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对于更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建设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体育设施电子地图,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定、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要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动感等新兴运动。要大力研发智能化体育健身装备产品,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的、可监测的、便捷的健身方式,充分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需求。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分布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的智慧健身中心,通过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高效利用,让科技助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助力健身场地设施有效利用、助力健身组织网络高效运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