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少年“心灵绿码”③: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显著上升,父母能做些什么?

[娱乐] 时间:2024-05-02 14:00: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84次

原标题:守护青少年“心灵绿码”③: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显著上升,心灵绿码父母能做些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今年七月份发布的守护升父科学简报,在COVID-19大流行的青少青少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年③年抑

其中,郁症儿童、发病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尤其需要警惕。率显中国的著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心灵绿码青少年中,守护升父有五分之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青少青少精神问题。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分享了疫情期间他和新华社团队做的年③年抑青少年社会心理适应性调查结果。

2021年11月份,郁症彭教授团队调查了30多万的发病中国中小学生,发现心理问题上升很多,率显大部分的孩子出现“四无”的状态:学习没动力、对真实世界没兴趣、社交无能力以及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疫情三年,青少年焦虑、抑郁上升趋势惊人,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抑郁症?区分抑郁和抑郁症?前者是指抑郁的症状,后者是指临床意义上的抑郁。

抑郁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如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和时间标准,若没达到划定的标准,则可诊断为抑郁情绪。

我们日常所听说的抑郁症,通常是单相抑郁症,DSM-5里的诊断标准为:持续至少2周的情绪低落状态或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同时包含以下所列举的4种或4种以上的症状:体重或食欲的显著变化(非刻意控制的);思维、举止缓慢;疲劳或精力不足;自感毫无价值或过于内疚;无法集中注意力或犹豫不决;反复出现的自杀倾向。

抑郁的表现:

1、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都情绪低落:青少年还会表现为烦躁、易怒,甚至逃学、离家出走;

2、失去对多数活动的兴趣:如总是抱怨身体没劲、疲乏;

3、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如上课和做作业效率降低,成绩下滑;

4、自卑,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如对他人评价过分敏感,对即将发生的事过分紧张;

5、有自杀、自残的想法或行为:如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很丧的话“没有我,世界会更好”“自杀并不可怕,比自杀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厌世”;或者拿刀在手腕上比划,等等;

6、食欲不振or暴饮暴食:反应在体重的显著变化上;

7、失眠or睡眠过度:青少年容易伴随噩梦;

8、常常抱怨头痛、头晕、胃痛、胸闷等,但经过医学检验查不出器质性问题:青少年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可能会借由躯体疼痛来表达心理上的痛苦;

9、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如以前的朋友现在不怎么来往了,拒绝参加家人、朋友间的一些娱乐活动。

如果家长或监护人觉察到孩子有以上表现,请及时跟进并记录孩子的状态,可作为医生诊断的重要参考。

孩子确诊抑郁,除了定期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外,在家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接受现实 主动学习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为“抑郁症”,那么家长首先应该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

家长可以上网收集一些关于青少年抑郁症防治的相关知识,对这个疾病首先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专业人士和医生全面了解孩子的症状、病情、治疗方案、是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建立联盟 获得支持家长之间要对孩子抑郁症的治疗要达成共识,尤其是对于家里年长的老人,如果是混合居住的,通过积极沟通获得家人对抑郁的孩子一致的应对,为孩子的康复创造最好的家庭环境。

除此之外,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关系、学业情况等,与老师进行沟通,全面掌握孩子患病的原因、诱发因素和情绪行为表现。

三、管理情绪改变沟通

孩子的抑郁背后,往往有至少一个以上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和焦虑程度更甚于孩子的家长。

孩子抑郁的出现,是一个对家长的提醒,提醒我们要摒弃对孩子不利的、无效的方式,如反复唠叨、指责甚至打骂;多使用对孩子有帮助的沟通方式,如鼓励、倾听、积极肯定等。

无论孩子是否抑郁,我们都希望父母学习健康的鼓励式回应的方法,而非评价性、批判性回应,从而形成民主、互助、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健康的家庭,是可以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困惑、失败和负面情绪的家庭,有能力的还可以给予一些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避免相互嘲讽、冷落。

四、积极关注防止自杀

请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情绪,耐心听他们的陈述,感受他们的痛苦;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由于抑郁症会引起孩子们的作息和睡眠紊乱,所以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家庭契约,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这种时候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

做好安全防范,对于有过自杀、自伤行为的,一定要注意把家里危险的物品,刀、剪、绳子等统一保管,避免孩子获取;单独出门的孩子要及时掌握行踪,必要时让他做出承诺:不做危险的事,感觉难以承受的时候及时联系父母。

五、陪同就诊定期咨询

父母陪孩子定期就诊,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抑郁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治疗也非一朝一夕,建议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

陪同运动 秉持信念

没有比运动更经济省时的方法了。阳光、空气、运动是天然对抗抑郁的3大法宝。

运动会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脑垂体分泌的物质能使人部分消除疲劳感、疼痛感。同时,父母和孩子一起运动,还可以重拾亲子间的亲密和连接,唤醒童年游戏的记忆,帮助孩子在内心重建爱的根基。

父母要坚信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我们把所有的疾病当做一个提醒我们有些东西需要改变的机会,而不是把它全然的当做一个需要打败的“敌人”,很多时候,福祸是互相转换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认知的调节和改变。

(本文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圆心谱家庭教育指导师李兴云老师)(李兴云)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