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文化周刊丨“敲钟树”的春天 正文

文化周刊丨“敲钟树”的春天

[焦点] 时间:2024-04-28 12:40: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32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丨“敲钟树”的敲钟树春天

■ 王槐珂

不知始于何年,校园里的文化一棵树,于操场入口处,周刊一直站在那里,春天孩童熙熙攘攘,敲钟树每天从它身边经过,文化来来往往,周刊没有人去关注它。春天

它普普通通,敲钟树没有婆娑的文化姿态,没有绰约的周刊身影,甚至没有蜜蜂飞过它,春天没有蝴蝶恋过它。敲钟树严寒时,文化它露出枯瘦的周刊枝丫,虬枝嶙峋,张牙舞爪。冷风吹过,没有一片叶子幸存。它孤零零的,总是那么孤独,唯夕阳斜照时有一丝暖意。它斜逸的枝干受过重挫已被截枝。冬天,我以为它死了,没有生的任何迹象,除了突兀的树头。而热带海岛,四季常青,它身边许多的树,仍是一片葱茏,这更衬出它的寒碜了。

直到有一天,它终于吸引了我的目光。二月早春,正是海南绿植开始落叶,准备新生的季节。当其他树落叶凋零时,当大地还在沉睡中,这棵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它最早醒来,欣欣然露了脸。干枯的枝丫间抽出嫩嫩的叶子,一片片鹅黄,仿佛少女的云鬓,日复一日缀满枝头和树冠,正如林徽因诗里写的: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是燕/在梁间呢喃……驻足仰望,焕然一新,叶子片片向上生长,触摸天空,与清风,与流云应和,微笑致意……仿佛咕咕的春水荡漾心间,在乍暖还寒的时节,它用尽全力,铆足劲最早到达春天。它是报春的使者,那轻,那娉婷,带着期许与美好,预示着一场春的即将盛放……

没有人会在意它的荣枯,唯独我总会为它驻足,流连,凝望,看它吐露新芽,看它树披盛装,看它落叶凋零,看它稳健的身躯,看它傲岸的姿态,看它的奇崛枯瘠,也看它的妩媚多情。

它随四季变换曼妙演绎,倔强挺立而不失温和。枯木逢春,勃发生机,吮吸雨露,沐浴阳光,极力伸展,日渐葳蕤,葱茏一片,垂下绿荫,送来缕缕清凉的风。

我陪伴孩子们到操场跑操总会路过它。有时来早了,会和同事们一起坐在树底石阶上等待,等待还没有下课的孩子们,一起闲聊,仿佛父母在翘首以待放学的孩子。绿荫如盖,惠风和畅,菁菁校园,琅琅书声从教室里传来,横柯上蔽,树影斑驳,摇曳在晨光里,也投映在来来去去胜雪的白衣上。看着孩子们从楼道间雀跃而来,我也随之汇入汹涌的人潮。

春风和煦,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适逢一节自习课,孩子们提出和隔壁班挑战篮球比赛,我欣然同意。在足球比赛失利之后,打一场篮球比赛挽回一点荣光是他们的一个心愿。操场边,我和女生们围成一团,肩并肩席地而坐为男同学助阵加油。长发披肩,一袭初春浅绿长裙随风摇曳,仿佛我还是那一个中文系女生。那一场比赛结果还是输了,孩子们的脸上掠过一丝不甘。走出操场,路过这一棵傲然挺立的树,孩子们不由停下脚步,在树底下乘凉,小憩,喝水,打闹,嬉戏,清新的风从树叶间吹来,拂去疲累,抚慰心灵,很快他们又像一只只小鸟雀跃枝头,洋溢着青春的欢乐。不是吗?张扬的青春如同这一棵春天里的树,扎根沃土,头顶蓝天,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沐浴阳光,闪烁着蚌壳的光芒,摇曳着层层叠叠的绿。而我是那一半洒落阴凉的绿荫,一直在他们身边,默默陪伴与守护,静待花开。

我曾想,如果这世间有一种职业让人永远年轻,那就是教师吧!每天被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包围,他们像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洋溢着朝气与活力,我又怎敢老去?

寒来暑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孩子,自己不知不觉也老了。

流年似水,光阴荏苒,学校要拍校庆七十周年“全家福”的前夜,我翻找旧校服的同时翻出一张正值六十周年校庆在老一中老校园老校道上拍的老照片,弥足珍贵。老一中旧貌已换了新颜……老校门和这一棵树还在。适逢融融春日,当我把这一棵树发在朋友圈,顿时吸引了许多一中人,尤其是老一中人的目光。

前几年退休了的胡琦霞老师回复:“这棵老树和校门留存下来,它们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变迁……”一中校友李瑞老师说,初二那年她转学来一中的第一天,放学后拿着一本书坐在这棵树下读。黄文莉老师带学生来操场玩,一起看夕阳,她给我讲了“敲钟爹”的故事……从那天起,我和她一起在一中的各个角落看过很多次夕阳。

而莉姐的回应是:“有幸在你成长路上提过灯!感谢你一直让我存在于你温暖的记忆中。”

好的师生关系是融入彼此的生命,共促成长,更是一辈子的挂念与回望……多么真挚动人的师生情谊!

原来,这一棵树承载着许多一中人的共同记忆,它竟然还是传说中的“敲钟树”。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普及电铃,每个学校都通过人工敲钟来提醒老师们上下课。多少年来,这一棵树背负着一中古老的钟,也承载着教育的历史使命。

而“敲钟爹”也是老一中人的深刻印记。梁启超先生曾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敲钟爹”可真是爱岗敬业的人。听说他去到哪里肩膀上都挂着敲钟的锤子,就是去逛街也要挂着那把敲钟的锤子。他时刻做好敲钟的准备,总是提前几分钟拿着锤子在敲钟树下等待,默数倒计时,对课堂时间把握得非常精准,从来没有失误过。“敲钟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将一种劳作做到极致也是令人敬佩、值得信赖的。就连高考的封场时间和提前十五分钟的警示时间,那时都是以他敲的钟声为准。“敲钟爹”就这样守时地把握一中课堂的节奏很多年,直到更新换代有了铃声,没电的时候他还依然坚守敲钟岗位。再后来 ,“敲钟爹”光荣退休了。

如今,敲钟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悠悠扬扬的钟声依然回荡在许多一中人温暖的记忆里。千帆过尽,长江后浪推前浪,许多老教师也陆续退休,他们曾经是莘莘学子生命最初的“提灯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不曾改变生命的单纯。“敲钟树”依然挺立在那里,逢春勃发,繁茂苍翠,见证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茁壮成长!它的学名叫“牛蹄豆”。(王槐珂)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