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到便利店:中国街角“小店”70年变化

[休闲] 时间:2024-03-24 17:33: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0次
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从凭票购买到无人收银,小店从定额配给到大数据决定门店商品,供销国街从遍布乡镇的便利变化供销社到新一代本土便利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店中中国的角年零售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利店正渗透到中国人民生活的小店方方面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国街供销社是便利变化当时零售业的代表,典型地反映了当时计划经济的店中生产、分配、角年交换和消费关系,小店在城市及农村建立了上下相连、供销国街纵横交错的便利变化零售网络。  “一有稀缺物品到货,店中供销社里总会排起长长的角年队伍。”从事运输工作的黄国源回忆起儿时的供销社,所有东西都要凭票证才能购买。  供销合作社算得上是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前身。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另一种“便利店”形态开始全面取代供销社。它们存在于商业街、弄堂口、小区楼下,随处可见,被称为烟杂店、小卖部,提供“近邻式”的周到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初,“7-11”便利店首次引入中国大陆市场,在深圳开出5家门店。几年后,海外的便利店品牌罗森在上海开出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全家便利店落户上海。  在洋品牌便利店四处开花的同时,中国也涌现出一大批本土连锁便利店品牌。如快客、苏果、好德等品牌,不过它们很少走出省份。因此,对于不同省份的人,虽然身边都少不了本土便利店的影子,名号却截然不同。  中国现代化便利店的繁盛和流行反映的是城市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24小时便利店的普及,更满足了都市人的夜间需求,使得他们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随着互联网越来越融入人们生活,数字经济遍地开花。“数字化便利店”也应运而生。  在北京一家便利蜂便利店,“95后”姚洁文熟练地自助打了一杯咖啡,转身从货架上挑了一个小蛋糕,然后到自助收银机结账,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