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一军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及纪念碑

[娱乐] 时间:2024-04-29 07:31: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88次

  1936年5月中旬,抗联杨靖宇率一军军部和一师部队在歼灭邵本良部队后,军第纪念来到本溪县草河掌山区的次西汤池沟沐浴征尘,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征会址及重要军事会议。会上,议遗杨靖宇分析了一军面临的抗联险恶处境。此前,军第纪念东北党组织与党中央暂时失去了联系,次西所得到党中央的征会址及指示都是从苏联共产国际方面传来的。尤其是议遗1934年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与共产国际的抗联电讯联系中断,东北抗联已得不到党中央的军第纪念任何指示。从缴获日军文件中得知,次西 1935年10月,征会址及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议遗为了扩大陕甘宁根据地,以实际行动表达红军抗日的决心,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东征抗日。这一行动给抗联以极大的鼓舞,尽快打通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直接联系,成为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的强烈愿望。然而,日本侵略军在本、桓地区实行“集家并屯”已经完成,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已被切断,加之游击根据地密营不断遭到破坏,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处境更加艰难。

  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东北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发出指示信,史称《六三指示信》。信中指出,第一,要打破各地关门主义,吸收一切愿意参加武装反日的分子来扩大游击队的组织,特别要使队伍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一切反日武装力量的中心队伍。第二,要实行全民的反日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武装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建立抗日联军(或抗日救国同盟军)总司令部一类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王明、康生也在给抗联指示信中指出:一、二军西征到“广大区域之中去活动”,“到辽西再向热河、外蒙边境一带活动”。会议就落实《六三指示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认为辽南三角地带(即安奉铁路以南、南满铁路以东、黄海海域以北的广大地区)是邓铁梅、苗可秀抗日义勇军活动地区,尚有余部在阎生堂、刘壮飞、白君石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抗联部队如向这一带发展,与这些抗日武装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能建立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以威胁日伪统治的沈阳、辽阳等中心城市,使东北抗日运动与关内红军遥相呼应。会议做出了组织抗联部队进行西征,将抗日游击区域向辽宁中部和西部扩展,与党中央及关内抗日武装尽快取得联系的重大军事决策。会议就抗联一军一师西征这一重大军事行动做出了具体部署:为领导一师西征,一师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帮助一师做西征前的筹备工作;二师迅速向长白山挺进,吸引日伪军兵力;杨靖宇率军部主力返回辑安、宽甸一带,迷惑日伪军,掩护一师西征。不久,杨靖宇从日伪报纸上看到“林匪部队在热河一带活动”的消息,由此判断是林彪率领中央红军到了热河,于是命令一师开始西征。

  1936年6月23日,宋铁岩主持召开了一师团以上干部西征会议,对西征行动做了具体安排,由宋铁岩、程斌、李敏焕率领一师师部、保卫连、少年营和一师三团西征。全部西征部队共有300余人,武器有四挺机枪、一门平射炮,三个掷弹筒,弹药充足。第四团、第六团在西征部队南北两翼活动以吸引分散日伪军兵力,掩护西征部队行动。宋铁岩当时患有很重的肺病,一师几个主要领导劝他留在后方休息,但他坚持带病领导一师西征。

  1936年6月28日,一师西征部队从本溪县出发,开始了抗联一军史上的首次西征。西征部队由抗日山林队“占东洋”带路,首先攻打了草河口火车站。这时,军部一侦察员叛变,把部队领进了一个死胡同,日军6挺机枪同时封住了胡同口,战士们打破一户商铺的后墙板冲了出去,占领山坡上一座炮台压制敌人火力,部队方顺利通过。此后,西征部队经套峪、连山关,穿过安奉铁路,翻越摩天岭进入辽阳境内。后经兰花岭、八盘岭、滚兔子岭、万两河等地,挺进到岫岩境内,先后辗转到三家子、黄花甸子、南马峪、温家堡子、桃花山、鸡爪子山一带。为避免暴露目标,一师西征部队昼伏夜行,始终在山岭中迂回前进,途中曾在滚兔子岭、南马峪、温家堡子等地与日伪军遭遇。宋铁岩因行军劳累,体质虚弱,肺病转重,由少年营一个排护送返回和尚帽子密营休养。之后,部队继续西进,由于辽阳、岫岩一带是新区,群众对抗联不了解,加之受日伪欺骗宣传,部队吃饭、休息非常艰难,经常饿着肚子行军。尽管一师在西进中注意隐藏,但敌人还是有所察觉,他们一方面调动部队在后面跟踪追击,一方面加强各村镇防守,欺骗和威逼各村百姓组成“棒子队”站岗放哨。这给一师西征部队造成了极大被动,经常遭到日伪军的围追堵截,历经数仗后,弹尽粮绝,部队只能穿行于深山僻径之中,靠野菜、树皮充饥。

  危急之时,为保存有生力量,7月8日,师部决定放弃西征计划,部队分三路撤回本溪根据地。程斌、李敏焕率师部、保卫连共70余人为一路;三团由政治部主任茨苏带50多人为一路;王德才营长率领少年营80余人为一路,集合地点为羊胖沟、三家子、牛毛坞。

  1936年7月15日,师部一路撤回途经辽阳与本溪交界摩天岭时,与跟踪追击的日军驻连山关守备队第二中队遭遇,歼灭队长今田大尉及所属日军守备队4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手枪5支,轻机枪1挺。这就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摩天岭大捷。为庆祝这次战斗的胜利,杨靖宇创作《西征胜利歌》予以赞颂:“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盔甲枪弹胜利缴获,齐奏凯歌还……”

  由于摩天岭战斗暴露了目标,一师部队未及时撤离便被1000余名日伪军包围,并于下午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战斗。凭借有利地形,击退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下午4时左右,日伪军发起又一轮进攻,一师参谋长李敏焕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7岁的警卫员刘福林在抢救李敏焕时也被子弹击中。晚上,部队在当地群众孙仁刚的引导下,顺利地穿过包围圈,于7月中旬回到铺石河。

  王德才营长带领少年营一路沿着岫岩、庄河一带山区迂回西进,途中经常与日伪军发生战斗。在弟兄山,因目标过大,少年营一连、二连分开行动,张泉山带领少年营一连沿岫岩和海城的山梁继续前进,在离唐王山不远的南胶至北胶公路旁与日伪军遭遇,缴获3支步枪和300多发子弹。他们从俘虏口中得知日伪军口令和部队番号,于是准备利用夜色掩护冲过公路。不料刚过公路即被发现,日伪军很快追赶上来,把张泉山和战士们包围在一个山崖上。战士们宁死不屈,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第二天凌晨3时许。少年营战士大部分壮烈牺牲,张泉山和2名战士纵身跳崖后,路遇抗日救国军三旅参谋长李东坡被救起。不久,政治部主任茨苏带领的三团和王德才带领的二连战士也陆续返回铺石河。

  1936年5月,杨靖宇率一军军部和一师部队来到本溪县草河掌汤池沟,召开师以上干部参加的重要军事会议。作出了组织抗联部队进行西征的重大军事决策。6月28日,一师西征部队从本溪县蒲石河出发西征,途中屡遭日伪军围追堵截,形势险恶,抗联部队被迫放弃西征计划,分三路撤回本溪县和尚帽子根据地。

  1985年5月,中共本溪县党史办公室等14家单位集资修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西征会议遗址纪念碑。纪念碑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风格迥然的主碑、副碑、标志碑等建筑物组成。

  1988年12月20日,抗联一军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辽宁省党史教育基地,本溪市国防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