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远程课堂老师:学生在远方

[热点] 时间:2024-04-27 16:51: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27次
  中评社北京4月12日电/教育信息化,教育需要的信息学生不仅仅是软硬件设施,一线教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远程远方作用。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课堂学校,向偏远地区输出教学内容,老师是教育否增加教师负担?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接受信息化手段和先进教育理念,信息学生当地教师有哪些顾虑?教育部门推动信息化工作,远程远方怎样考虑教师诉求?请看记者调查。课堂  信息化手段用于教学,老师离不开现代通信技术、教育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硬件设备的信息学生发展,更离不开关键的远程远方使用者——一线教师。信息化的课堂推进,对不同教师而言,老师会产生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输出方  学生基础不同,教师负担增加,怎么办?  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施教方案,绩效加分、计入教师科研成绩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老师也许没有想过,“镜头切换”的技巧有一天会成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  邳州市运师附小是江苏省内率先开展“专递课堂”项目的学校。专递课堂是指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与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专递课堂设有专用教室,使用5路全自动跟踪拍摄录播系统,对精品课程进行拍摄。  运师附小信息中心主任惠祥宁告诉记者,录课教师在录制中要切换镜头,“切镜头的时机”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教师与“第二课堂”学生的配合情况。一些场景投影在屏幕上,如果角度或位置不佳,不利于教师与农村课堂进行互动。所以在录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手动、半自动、自动相互协调控制录播,以便利用合适的镜头切换来增加互动效果。  惠祥宁坦言,专递课堂是对于现代通信技术依赖性很强的教学形式,通信畅通、信号良好是保证。但最大的挑战远非技术问题,而在于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冲击。“同样的教学环节,几个班级学生一起上,学生们基础不同,思维的深度、广度不同,对于问题的思考有着较大差异,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也会影响现场教学效果。”  不了解听课学生的情况,怎么备课呢?  学校建立了与对方学校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施教方案等机制。该校音乐教师李孟阳介绍,在每次讲课前,都要与对方学校老师交流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记得有一次沟通音乐基本知识教学情况时,一天通了10个电话,就为了尽可能让两个课堂保持一致。”  如此一来,教师负担不也增加了吗?学校一位年轻老师就曾这样担心:“在本身的教学工作之外,每次上课都要增加两个小时的备课时间,还要熟悉不同的班级。有时候会缺乏信心,怕教不好。”  为了提高教师执教的积极性,该校与邳州市教育局电教馆联系沟通,争取到为讲课教师开具县级公开课证明、邀请专家进校辅导、电教馆按照课时给予老师奖励等政策。同时,学校层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比如绩效加分、计入教师成长档案、加计教师科研成绩等。  曾经有过担心的这位老师介绍,自己最初执教专递课堂时,学校安排了资深老师帮助备课,让她逐渐建立了自信;通过绩效加分,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算作科研成绩。  输入方  水平差距太大,学生无法吸收,咋解决?  教师观课后向学生授课,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激励老师  教了17年小学数学的青海祁连县第二小学教师魏福星,终于放下“面子”,接受了网络远程教学。从抗拒到接受,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祁连县第二小学是全日制寄宿制小学,学生大多是农牧民子女,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软硬件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和水平也不足。  2017年9月,青海省教育厅启动了全省民族地区全日制远程教学试点工作,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批试点学校总共有9所,祁连县第二小学是其中之一。  “在祁连县推进教育信息化,一开始,教师的顾虑还真不少。”祁连县电教中心主任沈卫基说。  “一方面担心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与名校学生水平差距太大,远程课堂容量大、难度高、发散性强,担心学生听不懂,无法吸收。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心自己不会用,被学生笑话。而且,我们学校的教师需要用2—3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步学习使教师备课量倍增。接受教育信息化,意味着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一反应是抗拒的。”魏福星说。
【第1页第2页】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