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奔小康丨云南文山上寨村:解密一个边境村寨的蝶变密码

[热点] 时间:2024-04-30 04:06: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78次

  初夏,同心踏上与越南隔河相望的奔小边境变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上寨村小组,村落外绵延起伏的康丨山坡上,杉树密密匝匝,云南树下药材吐绿,文山坝心水满田畴,上寨处处孕育着乡亲们对乡村振兴的村解村寨美好憧憬……

文山上寨村蝶变密码

  村干部介绍的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密个码全村62户人家,同心开办公司有5家,奔小边境变密成立种养殖合作社的康丨4家,有18个工程队。云南如今,文山上寨村早已是上寨田蓬镇乃至全县的知名小康村。

  从20世纪80年代因历史原因而“土地荒芜”,村解村寨到如今让村外人艳羡的边境小康村,上寨村的小康之路蕴藏着什么“密码”?

文山上寨村蝶变密码

  党带人,人带村,干劲强起来。20世纪80年代,村里老党员廖世敏等人自筹资金到县里学习种植技术,带领乡亲种植杂交水稻和小春作物,实现了“吨粮田”,即年均亩产粮食超过2000斤。告别吃饭难,上寨村一路“逆袭”。近年来,优秀回引人才培养工程激活发展“一池春水”,本村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致富能人纷纷返乡创业,并以党员、大户为牵引,开展“双强双带”“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对贫困户、一般户、产业散户精准施策,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

文山上寨村蝶变密码

  大户带小户,产业强起来。上寨村人自己总结:“棚内有中草药、树上有苹果梨、林下有生姜、院外有八月瓜。”经过多年的摸索,上寨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棚内经济+林上经济+庭院经济”的产业结构。以推广种植五年的苹果梨为例,2016年,上寨村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整合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1000余亩开展苹果梨种植,采取了“大户办社、群众入股、政府扶持、支部组织”的方式。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免费获取种苗,由党支部负责帮助合作社引导群众种植和回收,群众自主栽种、自主管理、自主收益。眼下,重楼、石斛、黄精等中药材,苹果梨、生姜、三豆根、八月瓜等水果蔬菜,遍布山野。一项数据亮眼,实现户均产业面积达到31亩。

文山上寨村蝶变密码

  上寨村在发展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的同时,有一项工作从未拉下——基层社会治理。摸索出了“三方协同基层治理、双向选择微网格、志愿服务一站结”的多元共治模式。在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约束基础上,坚持“先说断后不乱”,依法依规制定村规民约,盘活村内资源、资产、资金,用利益联结的办法调动入股村民参与管理、监督,形成“村组干部+‘两新’组织+村民”三方共治管理格局。同时,构建党员、村民代表与群众双向选择的网格管理体系。建立“1+1+X”双向选择网格化管理体系,即由1位党员和1位村民代表联系8-10户村民组成网格,每一格网格按照党员由支部选派、村民代表由群众民主推荐和网格成员自愿选择所在网格的原则,推动基层网格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组建村民志愿服务站,号召募集村内各领域人员登记报名,将成员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组建为群众办理日常事务的行政事务服务团、政策法规宣讲团以及专门对村内有争议的家事、村事进行评判决策的乡贤参事议事团等队伍,以志愿服务、法规服务、道德评判为抓手,打造群众办事有地方、群众有疑惑能解答、群众有困难能解决的志愿服务站。共建共享,画出了上寨村的同心圆。

文山上寨村蝶变密码

  迈入“十四五”,在党建引领这面鲜明旗帜下,上寨村赶在实处、走在前列,人人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云南网记者 张文峰 通讯员 张玉富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