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葡萄园 打开云南迪庆茨中教堂的正确方式

[休闲] 时间:2024-04-30 00:48: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68次

茨中教堂保留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老照痕迹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燕门乡茨中村藏着一个“网红”之地——茨中教堂,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片葡游客在这“打卡”探幽。是萄园什么吸引着他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这个偏僻的山区呢?6月14日,由全国多家媒体组成的打开迪庆的正采访团走进茨中教堂,寻访这个教堂的云南“神秘之钥”。

  记者了解到,茨中茨中教堂所在村庄为当地藏族、教堂傈僳族、确方纳西族和汉族聚居区。老照教堂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修建,片葡1909年重建,萄园当时为天主教“云南铎区”的打开迪庆的正主教座堂,曾先后开办过一所学校和修女院。云南解放初,茨中外国传教士被驱逐回国,教堂教堂断绝了与国外教会的关系,1984年起,教堂归还教徒使用。

  走进教堂,厢房、大门、地窖、传教士墓、葡萄园等仍保存完好。茨中教堂为西方建筑风格与我国的汉、藏、白等民族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是目前我国藏区仅存的教堂建筑,是“维西教案”唯一尚存的实物证明,是东西方多种信仰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共存的见证。

  教堂的主体建筑坐西向东,平面呈十字形。拱形门廊用条石砌成,门廊上建有高大的钟楼,高度达20米,可以顺着木梯一层层爬上直到顶楼;大厅里有6棵石砌柱分两行排列,上架拱形石梁;屋面为中式飞檐瓦顶,覆盖有棕色土制琉璃瓦。

茨中教堂保留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痕迹

  教堂前院东面为葡萄园,面积2亩,种植有1884年从法国引进的“玫瑰蜜”葡萄,如今当地藏民还在用其酿制葡萄酒。教堂北面为花园,现在只剩下三棵橡树,北侧有两座传教士墓。

  茨中教堂为中西合璧建筑,其整体显示出典型的西方拱券式建筑风格,钟楼、门窗样式和局部装饰又兼有哥特式教堂特色。钟楼上部为中国传统亭阁式建筑,所有屋面均为中式飞檐瓦顶。四壁和天花板上绘有精美的汉、藏、白等民族风格的图案,出檐和窗楣的装饰大胆地吸收了藏式建筑装饰的特点。

  教堂工作人员介绍,迪庆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傈僳、纳西、汉、白、回、普米等各民族团结和睦的美好家园,这里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藏传佛教、东巴教、道教、儒教和各民族的原始宗教以及天主教、基督教等东西方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经过相互碰撞、认知、认同,最终达到和谐共存。

百年前传教士们的照片

  传教士们在这里学习并向西方介绍当地各民族的文化,当地的群众又通过教堂了解西方的文化,部分藏、纳西、傈僳等民族群众还信奉了天主教,所以茨中教堂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包容的承载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教堂的前院,还藏着一间专门陈列百年前传教士们来到茨中村以及当地风貌照片的展览室。“哇,这些老照片太珍贵了,有100年前的传教士、藏民、官员、士兵肖像,还有细致入微的风土人情照,站在这些照片前,不由让人走进百年前的中国乡村,让人流连忘返。”一位记者说道。

茨中教堂的百年葡萄园

  令人称绝的是,茨中教堂保留有我国最早种植的法国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专家考证,两百多年前当第一位西方传教士到达茨中村时,曾租借当地藏民的土地种植法国葡萄,并向村民传授葡萄酒的酿制技术。

  教堂建成后,葡萄园成了教会的财产,扩大了葡萄的种植面积,并修建了储藏葡萄酒的地窖。如今当地藏民仍在沿用当年传教士传授的技术酿制葡萄酒,成为东西方酒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标本。

  云南网记者 赵岗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