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浙江“一把手”访谈之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传统强区如何涅槃重生

[探索] 时间:2024-05-02 21:40: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39次

  文|《小康》记者 周宇

  “过去,一把手我们是解码记王‘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浙江之杭州市重生‘摊大饼’模式,现在我们要转变成精细、访谈精准、委常委萧委书落细、山区落实的敏传‘蒸小笼’模式。”杭州市委常委、统强萧山区委书记王敏在接受《小康》杂志专访时形象地描述传统发展强区的区何重生之路。

图:《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左)与杭州市委常委、涅槃萧山区委书记王敏交流

  一个月前,一把手《小康》杂志发布了“2022年度县(市、解码记王区)科技创新百佳典范”榜单,浙江之杭州市重生杭州市萧山区位列全国第六。访谈两周前,委常委萧委书浙江省工商联发布“2022浙江民企研发投入百强”榜单,萧山的7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这几天刚刚公布的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名单中,萧山共有96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仅从科技创新这一个视角就可看出萧山掷地有声的行动成果。

  萧山,曾创下许多第一,浙江人形象地称呼其为“老大哥”。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人民率先完成乡镇企业转制,依靠发达的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农业小县向工业大县、经济强区的转变。早在本世纪初,萧山就成为浙江第一个全国百强县(市、区),GDP总量曾多年蝉联浙江省第一。然而在2015年,萧山财政总收入被多年来经济体量仅为其一半的余杭一举反超:规上工业增加值、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成绩均不理想。习惯走“老路”、错失发展机遇等质疑让这位“老大哥”坐不住了。

  传统的发展强区如何克服发展瓶颈,实现涅槃重生?通过解码萧山,可以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萧山是有自己个性的。”王敏分析说,一方面要读懂萧山的优势,亚运盛会主场带来的国际化发展优势,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战略先发优势,21万多家市场主体的民营经济本底优势,敢抢潮头鱼、敢喝头口水的萧山精神内生优势;另一方面要看到亩均效益不高、转型升级动能不足等短板问题,在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线性发展和融合发展、共性发展和个性彰显、自强不息和海纳百川这四组关系中找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兵团”会战:腾出空间+转型升级

  从“摊大饼”到“蒸小笼”就是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关系的打法。通过摸底,萧山清楚地看到,12万亩工业用地中,有1/3的亩均效益在5万以下,急需重点突破、腾笼换鸟。“兵团”会战,这个对萧山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打法出现了。

  1966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百万萧山人和知青、兵团战士以“兵团会战”的精神,多次展开大规模围垦战海涂,开拓出发展空间。如今的“兵团”会战,同样为了拓展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今年年初,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四大平台在不改变体制的前提下,被划小为八大“兵团”,包括科技城、绿色制造产业新城(益农)、三江创智新城、市北、桥南、临空、钱江世纪城和湘湖,并按“一名团长、一个团队、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管理模式,实施“兵团”会战,集中优势力量,目标直指低效用地,把资源要素真正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区域和企业集聚。

  “兵团”会战成效如何?

  在市北“兵团”,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个占地53亩的产业园,原来亩均税收只有几万元,“腾笼”之后换来了华感科技、象限科技、奥创光子、名光微电子、微引科技等2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不乏投资10亿元以上的龙头项目、国家级人才领衔项目、准独角兽明星项目,助力萧山攻坚芯片产业链。

  在临空“兵团”,得益于原有企业土地腾挪,赛默飞—健新原力CDMO合资项目预计10月底试生产,这将是浙江省首个同时拥有生物药原液生产和无菌制剂灌装能力的工厂。

  湘湖“兵团”聚焦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用“秀美湘湖触动科创灵感”,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紫光恒越着力打造“工业4.0”生产基地——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工厂”,目前该项目已经投产。今年9月底,湘湖“兵团”的未来产业社区将再次腾出558亩净地,强势构筑智能硬件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萧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八大“兵团”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萧山区比重41.7%,增加值同比增长6.8%;实现投资额170.16亿元,占萧山区项目投资比重65.3%,其中,工业投资占比为50.5%;实现规上服务业增加值83.82亿元,占萧山区比重71.2%,同比增长12.3%,“兵团”会战效果显著。

  除了“眼睛向内”盘存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萧山同时“眼睛向外”导增量,聚焦智能汽车、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三大产业和14条子产业链开展链式招商,招引世界500强和一批高成长性、引领性的“链主型”企业,打造更多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

  萧滨组“CP”:单打独斗+抱团发展

  “兵团”会战,调动起了萧山人的那股劲。“专班”运作则是通过多跨协同,破题发展瓶颈。“萧滨一体化”就是八大“专班”之一,专项破题“滨江有项目没空间,萧山有空间缺优质项目”,让高新区(滨江)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方法、路径、制度与萧山的产业量大、面广优势结合起来,释放乘数效应。

  2021年11月,高新区(滨江)和萧山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1月7日,迎来首次工作对接会,1月14日,萧滨一体化专班正式成立;3月3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在湘湖揭牌,面积13.48平方公里,锚定杭州先进制造大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的跨区域落地。

  曾任滨江区委书记的王敏对此感触很深,“我们既要敢于‘单打独斗’,更要善于‘抱团合作’,要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局中思考,去处理线性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关系。”

  从全国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呼唤区域合作的范式;从全省来看,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要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共富的案例;从全市来看,杭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自贸区、临空经济如何发挥引擎力量都需要用融合思维来释放发展潜力。

  云尖信息总部暨新型基础设施智造基地项目是“萧滨一体化”的第一个落地项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商,云尖信息尽管“年纪不大”,已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小巨人”,核心业务为数据中心级别计算、网络设备定制开发及制造研发服务。这次落地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项目总投资20亿元,最快于明年底前建成投用,全部达产后将创造70亿元年产值。

  以萧山的空间资源承载滨江产业资源溢出,范围远不止在湘湖这一个合作园区,它的成功经验,将被复制到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杭州临空经济区、南站新城等重点产业板块,进而形成以点带面、全域联动的融合生态圈。

  政府搭台、政企联动营造“创新生态”是王敏一直强调的观念。未来五年,萧山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各类科创载体,建成创新空间1000万平方米以上。

  城乡互动:共性破题+个性施策

  提升工业化、加速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对于萧山而言,现代化不仅覆盖“城”,更涵盖“乡”。

  萧山有山有水、有城有村,乡村振兴、城乡共富是一个新命题。王敏介绍说,萧山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是“共性破题+个性施策”。

  “共性破题”是指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人、钱、地、公共服务等共性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引进人才方面,萧山积极鼓励乡贤、大学生青年等回乡创业,如楼塔镇雀山岭村通过“定向招商·量身定制”模式,招引乡贤发展养生产业。资金方面,萧山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如通过收储村里闲置用房、新建改建等手段盘活经营性资产,给予每村最高120万元补助;另一方面深化村企共建,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萧山农商银行、供销联社、大企业大集团等从资金支持、服务共建、信用支持等方面加强合作。土地方面,牢牢抓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个“牛鼻子”,将零星土地资源整合成片,创新村集体留用地开发模式,如戴村镇佛山村推进建设用地复垦、低丘缓坡生态修复等土地整治项目,腾挪出33亩发展空间。公共服务方面,依托数字化改革和未来乡村建设,村民身边的“健康管家”、村子里的“阅读空间”、针对空巢老人的“安居守护”等民生服务延伸到村社“神经末梢”。

  萧山地域面积大,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区县,各村社资源禀赋各异,除了解决共性问题,萧山把全区乡村分为生态型、城市型、兵团型、产业型和资源匮乏型五大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对“生态型”村社,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打通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的转换通道,大力发展林下、文旅、康养等特色经济,吸引绿色创新产业落户。如河上镇膜分离小镇,以发展绿色新材料产业为重点,核心企业科百特一季度拉动全区工业增加值0.52个百分点。

  对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型”村社,发展物业经济、楼宇经济,导入配套资源,提升服务治理水平。对“兵团型”村社,通过服务兵团,发挥兵团辐射带动效应,集聚产业资源,加快现代化建设。对“产业型”村社,基于其拥有村级制造业强企,着力服务好村级企业,以带动就业,产出效益。对“资源匮乏型”村社,考虑到既缺乏资源,也无区位优势,需因地制宜做好兜底保障。如全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戴村镇骆家舍村,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1处,遂对全村420余户进行了整村搬迁,搬新家的同时找致富新路。

  “萧山的高质量发展到了关键节点,慢进也是退。”在王敏看来,曾经的萧山人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多次展开大规模围垦战海涂,创造了“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拓”出一片新天地,如今的萧山更会在苦练内功中通过变革重塑,融入更广阔的发展场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

编辑:郑良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