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巴以冲突,大国因素依然重要 正文

巴以冲突,大国因素依然重要

[时尚] 时间:2024-04-28 15:08: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42次

    

直新闻巴以冲突升级已经几天了,有人说其严重性超过俄乌冲突,大国有人说这是因素依第二次“9·11”或第二次“珍珠港”,您认为应如何准确定位?

特约评论员 庚欣:巴以冲突升级已经好几天了,巴以冲突但有关这次事件好像还没有给出准确的大国定位。

第一,因素依我认为应该称为“巴以冲突升级”,巴以冲突因为这不是大国一次孤立的事件,而是因素依最近以来乃至几十年来,双方冲突不断延续、巴以冲突和平进程又不能重启所导致的大国恶果,是因素依一次暴力升级,并带来紧张局势的巴以冲突加剧。这与以往的大国突发冲突明显不同。

第二,因素依这场冲突和俄乌冲突有所不同,俄乌冲突是美俄两大国为代表的东西方军事力量直接相互挤压的长期博弈的继续,是伴随“北约东扩”等重大背景形成的利益磨合破裂的爆发,风险性极大;而巴以冲突,看似事态夺人眼球,其实只是两个相对比较小的军事力量之间的碰撞升级,而且有长期各方协调经验的案例积累,风险性和俄乌战事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有人说这是第二次“9·11”,其实不准确,因为“9·11”是一个与整个和平人类为敌的、非传统式的突发性恐怖袭击,和这一次事件是基于双方长期鲜明对抗且不断冲突、积累矛盾的情况明显不同。这不等于是要承认哈马斯突袭的正当性,但是要指出和“9·11”的这种特定的恐怖袭击还是有本质不同,定性上应该有所区别。

第四,有人说这是第二次“珍珠港”,更是不准确的定位。珍珠港事件是日本作为法西斯主义阵营的主要成员,向整个和平人类发起挑战,珍珠港事件前,美日之间一直是有合作关系的,但日本突然翻脸,确实是“不宣而战”。这些都与巴以冲突的性质完全不同。

而且,要特别注意,“9·11”和“珍珠港”,一个是引发全球反恐战争,一个是导致世界大战扩大,这和今天的情况也截然不同。因为中东或巴以的矛盾,是可以通过和谈逐步解决的,矛盾性质不同,肯定解决的基本路径和方法也不同。

可见,如果仅仅从表面现象看,哈马斯突袭成功或以色列方面防备不足等,似乎与“9·11”、“珍珠港”等有些相似,其实历史背景、基本性质、后续前景等与之完全不同,我们恰恰要在比较中加以鉴别,准确把握这次事件的定性以及对策。

这里,我特别要提醒大家,在形势紧张、复杂之际,要注意不要被人“带节奏”出现误判。

以色列等不断以“珍珠港”或“9·11”来描述这次哈马斯的突袭,我觉得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妖魔化哈马斯以及整个巴勒斯坦及阿拉伯世界,批评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这次袭击,特别是对平民的伤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等同于恐怖主义,或等同于二战时法西斯主义的不宣而战,其实并不妥当,因为以色列也有过类似行为,作为老冤家、老对手,吵架也要注意实事求是。而且你以后还要跟他谈判,毕竟我们都不希望走向世界大战、天下大乱,也不是要走向前20年那种“以暴易暴”的所谓反恐战争,以色列或西方社会,都应该在这一点上留有余地。

第二就是为以色列自己这次的疏失,或者是“系统”全面失灵做辩护。因为这次以色列无论是情报系统、“铁穹”系统,还是最近一段时间美以在中东推展的和解计划系统,这次都受到了一些伤害。系统或失了灵,或受到了干扰,也因此丢了面子。尽管美以的和解计划和中国、俄罗斯等其他大国的考虑有很多“不谋而合”,或者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在以色列或美国西方内部,也有强硬派和温和派之争,这次哈马斯袭击肯定有利于强硬派,而不利于“和解派”,拜登的中东政策已经在美国被骂得狗血喷头了。所以,以色列要把这次哈马斯升级冲突的行为,说的坏一点儿,好像不是我们无能,是敌人太狡猾、太过分,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哈马斯袭击确实有无差别的性质,包括抢劫人质等等。

第三,就是以色列要把这次事件过度解读,使以色列更多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以此来掩盖之后以色列同样残酷、强硬的报复打击行为的负面效应,反而突出这种报复的所谓“正当性”。同时,“9·11”和“珍珠港”都是打击美国的,都是美国受到伤害之后施以强势报复的历史有名案例,以色列通过这样的类比,西方媒体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以色列这次受到的打击和美国挂钩,特别容易得到美国的同情同感和支持。当然美国会怎样行动,还要看临近大选、国会停摆、焦头烂额、自顾不暇的拜登如何选择了。

总之,越是复杂、尖锐的局势下,越要注意客观、准确、全面地把握基本事实的定性和事情本来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10月10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

10月10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

直新闻以色列宣布要进攻加沙地区,您认为中东战事的前景如何?中国应该怎样应对?

特约评论员 庚欣:这次冲突的升级,特别是以色列受损较大、面子丢的较多,所以估计会有一个持续的报复和反击、逐渐平衡的过程,很难立刻停火止战。但可能也不至于发展到天下大乱或世界大战的地步。

首先从内因来看,中东这个地方,特别是巴以之间的矛盾,一直就具有着长期性、对抗性的特征。但是,它们的关系,除了因历史、宗教、各种利益、感情等负面因素的对立,还有一种地缘上“近邻”的定位,它们是“搬不走的邻居”,不管关系怎么不好,大家也要在一起相处。其实世界上这种复杂的地缘关系很多,只是中东这个地方的矛盾有些特殊性,多少年来一直是既有尖锐的殊死对抗,又有分不开的比邻而居。

于是,这里就同时具有一种相互的相知性和争斗的节制性,不断的打打谈谈,打和谈都有过进展,有不同的升级和降温,而且双方都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些节制性。在历次的冲突中,双方都是既残酷对抗,又很难完全置对方于死地,当然也有双方力量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背后大国的力量和利益均衡等,由此就呈现出矛盾长期性、反复性的特征。使得双方都不能真的一次战争就把对方真的“搞死”。就如同一个人的“慢性病”,很难治愈,但也不会马上致命。而是不断磨合、平衡的长期过程。

最近一段时间,似乎以色列各方面比较占据主动,但一次突袭又打破了平衡,随之又是一个对抗、协调,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巴以乃至中东这种争斗的复杂性、持久性特征,是今天评估战局前景的内在依据。

从外部看,大国因素依然重要。巴以这么多年持续争斗,动荡不定,和背后的大国关系既彼此对立又相对均衡有关。美国力量强大,但是它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放在中东,俄罗斯包括原来的苏联、欧洲等也都如此,地区大国如伊朗也好,土耳其也好,它们也只能是发挥一些局部性的作用,各种力量资源的投入都是有限的。而且,各大国经过长期在中东经营,费力很多,但所得很少,甚至有人比喻这里是“大国的坟墓”。

所以这些年来,各大国其实都在撤出中东,希望离中东稍微远一点儿,恰好又有中国这样的建设性因素进入中东,并形成了从卡塔尔世界杯前后的基建,到最近促成沙特和伊朗等各方面的和解,不管哈马斯突袭会造成怎样的干扰,中国主导推动的这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发展态势,难以逆转。今天正值百年变局,尤其现在俄乌冲突压得美国、欧洲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们当然不希望在中东再开辟一个无底洞式的战场。美国国会援助乌克兰的钱还没着落呢,再加上一个以色列,那真的是捉襟见肘了。所以,各大国应该不会支持或允许今天巴以冲突无限升级。

所以,从内外各方面来看,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从巴以及中东的特殊性来看,我认为这场冲突是可控的,不至于发展到世界大战的程度。

有关中国的对策,由于巴以双方都是中国的好朋友,中国政府最近一系列外交表态和斡旋行动,都体现了公正、成熟、温和的原则,特别强调“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呼吁立即停火。并多次指出“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症结还是迟迟未能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这些极具针对性、照顾到各方合理关切的政策立场,对于今天的形势非常具有建设性。

中东长期受到老殖民主义和新霸权主义的欺凌、伤害,自身又有很多矛盾错综复杂,多少年的实践表明,战争没有赢家,暴力没有出路,只有和平才是正道,才可能形成共赢的结果。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中东方案”,基本原则就是“和为贵,忍为高,谈为上,信为先”。这在今天中东地区显得尤为切合实际,而且会成为中东和解的唯一出路,也是巴以和解的唯一可能的选择。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其讲各自的道理,不如先搁置争议,实事求是地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先停火止战,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

为此,我建议各大国,特别是中美俄,包括地区的土耳其、伊朗等,最好应尽快协调立场,同联合国合作,以不同方式一起缓和中东目前的战局。过去也有这样的先例,也进行过多次斡旋和调解,应想尽办法先尽快让双方停火,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尽快举行联合谈判,分别找到公约数和共同点。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一定争取这场对谁都没有好处的战争尽快停下来,

世界需要和平发展,中东正在推动各方乐见的“和解潮”,不要让这次巴以冲突升级的逆流干扰我们的努力,这也是对所有人的智慧、能力和决心意志的考验。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