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米为线缀连成作品!福州小伙重拾失传高楼米线绝活 米粒造景栩栩如生

[探索] 时间:2024-04-29 16:21: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3次

  8月2日,米为米线米粒据消息透露,线缀小伙栩栩在福建福州高楼米线非遗传承基地里,连成在福州高楼米线代表性传承人陈国锐的作品重拾造景作品中,一个个以米为线缀连成的福州作品玲珑洁白,栩栩如生。失传生

高楼米线的高楼起源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民国时期最为盛行,绝活每年正月用于祭祖,米为米线米粒一到正月,线缀小伙栩栩村里三百多户人家,连成每户都出一个作品,作品重拾造景放祠堂里展示。福州由于历史的失传生原因,这项技艺慢慢地从村中消逝。高楼

1.jpg

为何叫米线呢,究其原因,是以米为线,做成的艺术品,最早是平面的,在盘子上,粘贴出来的一个艺术作品,经过历时的演变,逐渐变成半立体,立体悬空等一些作品。

出生于1987年的陈国锐是村里的年轻一代,并不知祖上有这“绝学”。2016年,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华侨回乡,跟高楼村村民聊起了高楼米线的故事。老华侨感慨于这项技艺的消逝。从那时起,陈国锐便决定要重新拾起高楼米线的技艺。

2.jpg

陈国锐表示要挑选饱满通透的大米,用米糊头尾拼接,制作出凉亭、牛羊、水果等。制作高楼米线它最耗时的地方就在于粘接的部分,粘接的部分甚至粘接五六次甚至有时候不理想也得敲掉重新粘接。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陈国锐的作品陆续问世,很快便得到认可,2018年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国锐告诉记者,完成一个作品,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采访中,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为雄鸡报晓的作品,每天平均用8个小时制作,需要将近一个月才能完成。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