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苞谷地里“话”丰年

[焦点] 时间:2024-04-28 03:46: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55次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话小康生活】苞谷地里“话”丰年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今年行情好,我们村上青饲料已经早早预定咯!小康”

“明年我们再多流转一些土地。生活

……

国庆前后,苞谷秋风渐爽。地里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邓家村,丰年闲暇之余,话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村里的小康广场上,聚在一起说农事,生活话小康,苞谷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地里幸福。

邓家村位于河阴镇南部,丰年东与贵德古八景之一的话“南海溪声”南海殿为邻,南靠梅刺山,小康西接童家村,生活北临西久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然而这样的“优势”并没有让邓家村富起来、强起来。这几年,眼看着邻居童家村、张家沟村流转土地种起了饲用玉米,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后劲越来越足,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渐脱了贫、致了富,这让邓家村越来越“着急”。

“我们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在何方?”2019年,邓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得才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邓家村耕地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排水良好,更适宜种植饲用玉米,我们也可以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呀!”

“以前我们村里以种植小麦为主,小麦一亩地收400公斤,一公斤卖1.2元左右,刨出人工成本,基本上没啥利润。而种玉米,一亩地能收割5吨青饲料,一吨按照市场价450元计算,一亩地里大概能多收入600元左右。”出于这样的考虑,邓家村开始在种植饲用玉米上下功夫。

经村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集体商议后,邓家村成立了神泉专业种植合作社,流转了20公顷耕地,并紧抓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契机,充分利用50万元专项资金购置了轮式拖拉机、农用三轮车、青贮圆捆机等农机,进一步完善了合作社的基础设施,今年四月份,20公顷光秃秃的土地已铺满了地膜,点播了种子,静待苞谷花开。

“轰隆隆、轰隆隆……”国庆前后是收割玉米的季节,邓家村的田间地头传来一阵阵拖拉机收割的声音,村民正忙着收饲用玉米。

“前些日子,河东乡贡巴村的一位养殖大户早早来到村上下了订单,今年我们村上种的饲用玉米他全要了。”看着眼前一排排整齐的玉米秸秆,马得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高兴地说:“尽管今年受到了疫情影响,但依然是个丰收年。”

今年是邓家村头一年种植饲用玉米,合作社在春播、秋收还有平时浇水、除草等都会优先照顾到村里的贫困户和低保户,让他们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挣工资”。

“咱们村里的合作社今年要种饲料玉米,你愿意来合作社打工不?”

“给钱不?”

“村里办这个合作社就是为了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秋天丰收了,大家伙还有分红咧!”

今年58岁的马文奎家庭条件不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当初马得才找他说这事时,他高兴地满口答应。今年春天种玉米的时候,他在合作社种了11天玉米,每天80元工资,后期的管护、浇水他都全程参与。

“早就盼着有一天,村里发展起来了,我们打工不用往外跑,这不,今年就实现了!”马文奎满脸笑意。

邓家村在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支部引领,从村情出发,现已初步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的特色发展模式,饲用玉米基地建成后,预计年收入达8万元,不仅可以解决贫困户无收入来源的问题,还可带动全村经济向好发展。

今年7月份,邓家、童家、张家沟三个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联合种植,经验共享,种植形成一定规模,未来,三个村联合起来发展,将真正实现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双赢”。(孙海玲 贵组宣)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