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荒漠化石漠化土地要“绿洲” 洱海流域试点困难立地精准定向飞播造林

[百科] 时间:2024-05-05 08:57: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12次

  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标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提出的绿洲“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提升森林生态质量”目标任务,向荒向飞在洱海流域困难立地试点无人机精准定向飞播造林,漠化向荒漠化石漠化土地要“绿洲”,石漠为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提供可推广复制的化土海流造林经验。

洱海流域试点困难立地精准定向飞播造林

  试点困难立地飞播造林

  8月18日、19日,域试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在大理市海东镇大官洞山和大理市银桥镇苍山雪人峰废弃大理石矿开采区进行了两次精准定向飞播造林。难立这是准定大理州首次利用无人机实施困难立地精准定向飞播造林,标志着洱海流域试点困难立地精准定向飞播造林工程项目的播造启动。

  由于降雨量少、绿洲蒸发量大、向荒向飞石漠化严重,漠化土壤极度干燥贫瘠,石漠大理市的化土海流洱海东岸面山自唐代以来就只长茅草、不长树木,千百年来山坡上一片荒芜。2015年以来,大理州以超常举措狠抓洱海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洱海流域森林覆盖率从39.33%提高到41.2%,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受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影响,洱海流域森林覆盖率仍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生态保护与修复任重道远。

  “我们常说洱海东岸面山片区有两个‘太阳’,一个是直射的太阳,另外一个是洱海反射的阳光,使得蒸发量是下雨量的两倍,石漠化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形成了‘千年荒’,大官洞山很有代表性。”大理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雁东说,“现在是雨季,山上看起来有一些绿色,这是一代一代的林业人在40年前种下的车桑子。一到冬天,茅草枯黄,整个山坡又变得一片荒凉。”

  “无人机每次可背负20公斤种子,精准投放到播前预整的接种坑中。针对洱海东岸面山石漠化严重,土壤干旱贫瘠的地理特质,我此次飞播选择了波斯菊、云南松、苦刺、旱冬瓜等5个树耐旱的树种。”大理州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王世林介绍。

  针对目前洱海流域约有4.6万亩属于石漠化程度严重、山高坡陡等困难立地亟需修复的现状,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多次研究精准飞播造林,决定在大规模开展精准飞播造林前,先在洱海流域开展试点工作。为使试点有较强的代表性,选择了挖色镇大官洞山代表的干热石漠化区和银桥镇苍山林区雪人峰关停采矿区代表的高山冷凉石漠化区为试点。试点总规模为430亩,其中高山冷凉石漠化区100亩,干热石漠化地区330亩。

洱海流域试点困难立地精准定向飞播造林

  生态修复与造林绿化有机结合

  “为更全面总结试点经验,我们在挖色镇大官洞山试点区设置了三种造林方式做对照,通过样地监测,找出适宜的方式,进行推广。飞播的效果好,我们就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飞播。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地块,就进行点播和插播。几种不同的模式同时实施,使我们的困难造林地方实现人工造林。”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勇介绍,“苍山大理石矿的关停采矿区,在大理石开采过程中对山体有些破坏,每逢暴雨天气,土流失严重,涉及的几条苍山溪流水质受到影响。这些地方的海拔在2400~3200米,在山体破坏部分种树种苗,不仅种植难度大,种植以后的管护难度更大。我们按照海拔情况选择相应的树种,通过精准飞播的方式试点,虽然土壤情况差一些,但是降雨丰富、湿度大,一旦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今后对苍山大理石矿区域的生态修复就可以采用精准飞播的方式来进行,并且在整个洱海流域的困难造林地区进行推广。”

  从2019年开始,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在洱海东岸石漠化严重的挖色齐平山开发了50亩“海东石漠化生态修复树种选择试验示范基地”,利用树种选择、壮苗培育、苗木栽培、树种配置等综合技术,试验种植了火棘、球花石楠、枫香、川滇六道木等19个乡土绿化树种。如今,试验示范区已是绿意盈盈,呈现出一派“有花有果、蜂飞鸟鸣”的喜人景象。“我们试验种植了观叶紫花苕,已经获得了成功。这是一种豆科植物,它的根系有固氮的效果,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良性生长。并且还一年四季绿茵茵的,将来推广到洱海东岸面山种植,能够提升景观效果。”大理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雁东指着火棘树下一丛绿茵茵的观叶紫花苕欣喜地说。

  洱海环海东路边坡生态治理,一直是洱海流域的绿化瓶颈。2019年,大理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在金梭岛对面的环海路边坡试验种植了3株野葛根,已经自然成活,长出了8米长的爬藤。“对于环海路边坡生态治理,我们采用的是立体垂直绿化的方式。3株野葛根试验种植成功后,今年8月我们又在周围的边坡上种植了125株试验示范基地自己繁育的125株野葛根苗,一旦种植成功,将在洱海环海东路边坡生态治理中进行推广。”张雁东说。

洱海流域试点困难立地精准定向飞播造林

  科技赋能绿色希望

  无人机精准定向飞播造林不是新兴技术,但与20世纪90年代使用的Y-12型飞机相比,无人机会沿着事先确定的航线,采用单程式、复程式、穿梭式以及重复播撒等多种作业方式进行飞播,从而有效提升飞播造林出苗率,且具有速度快、投入少、成本低且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的地区,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手段。

  木秀于林,良种为本。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要求,试点项目选择了云南松、旱冬瓜、苦刺、清香木、麻栎、马桑、云南沙棘、紫羊茅、高羊茅、波斯菊等10个参试树种。与以前飞播造林相比,由原来的普通种,调整为良种或优良种源种子;由原来的针叶树种或灌木为主,扩大到适宜不同气候带的针叶树种、阔叶树种及灌木,涵盖主要生态造林树种、乡土树种、观赏苗木树种;由原来纯林飞播方式,调整为针阔混交、针灌混交、阔灌混交,以生态造林树种搭配乡土树种、观赏树种等多模式的飞播方式,使飞播成林拥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更加稳定的森林结构。

  在用种处理上,对飞播用种使用生根粉、保湿剂、黏合剂、鸟鼠忌剂等“包衣”技术处理,为种子套上“防护罩”,使飞播种子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为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增加种子触土机会,对土壤板结或地表死地被物厚的播区地块进行简易整地,尽量降低对地块植被的破坏。

洱海流域试点困难立地精准定向飞播造林

  飞、封、补、管综合经营

  为更科学全面地总结出试点经验,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设置了对照和重复,造林方式上设置了植苗造林、点播造林、飞播造林3种类型,并以海拔不同设置了3个重复,以影响洱海面山造林成活主导因子,设置人工补水和不补水2种育林措施。

  大官洞山试点配套了灌溉设施,共设计3个大区,18个小区。18个小区将严格按试点设计进行抚育管护,做到分区施策,精准管护。

  造林完成后,将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对播区出苗情况进行调查,监测苗木长势,掌握无人机飞播造林后播区范围内幼苗密度及生长、分布情况,为无人机补播或复播提供依据。对出苗率低的播区,将再实施复播作业,以保证飞播造林成苗率。

  项目组还将安装铁丝网围栏、修筑防火通道,采用人工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以播区为单位实行封禁管理,按照“飞、封、补、管,综合经营”的方针,飞播后封护五年,前三年封育,后两年封禁,严禁人畜进入播区危害,适时做好补植、补播、幼林抚育、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以及后期成效调查,对飞播造林成效做出总体评价。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