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走近辽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正文

走近辽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综合] 时间:2024-05-04 05:48: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3次

8号展馆——动物资源馆。走近

古代农具展示。辽河流域

馆内展品。耕文

  花园式仿苏建筑保存完好

  秋风起,走近黄叶翩翩而落,辽河流域更为辽宁农业博物馆的耕文大院增添了趣致。院内特有的走近苏式建筑是一个特殊年代和风格的“红色建筑”代表,是辽河流域中苏友好的见证。

  记者走到每栋建筑前,耕文仔细观察发现,走近在所有外形相似的辽河流域建筑中,每栋楼上的耕文花纹和雕刻都有不同。

  辽宁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赵玉忠介绍,走近博物馆的辽河流域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辽宁农业展览馆,是耕文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建筑。整个建筑群以1号主馆为中心呈对称分布,2、3、4、5号展馆建于西侧,6、7、8、9号展馆建于东侧,为仿苏式建筑,具有典型苏式建筑的两大特点。

  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立面“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建筑古朴典雅,2013年被沈阳市政府列为“沈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博物馆。

  辽河流域的农耕文明脉络清晰

  走在辽宁农业博物馆内,会惊叹于辽沈大地历史的厚重和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会被唤起。

  远古人类择水而居,因此辽河作为中国七大水系之一,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孕育了华夏大地,同属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辽河流域是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的交错地带,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农、牧、林相互交错的特点,采集、农业、狩猎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存在。据考察,距今8000年前辽河地区出现了早期农业活动,其产生自兴隆洼文化,中间经过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两个阶段约4000余年的发展,到夏商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达到发展成熟阶段。

  辽宁农业博物馆馆藏科科长范唯艳告诉记者,作为辽宁农业博物馆的重要展馆,辽宁古代农业陈列馆以出土原始农业时期的石器和陶器以及辽金时期的铁器为基础,全面展现辽河人类从刀耕向锄耕转变的历程,以及冶铁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动物资源馆分为动物世界、动物资源和畜禽品种资源三个部分进行陈列。其中,一个重达1800斤的巨猪标本,堪称“镇馆之宝”。

  每年迎来大批观众免费开放

  辽宁农业博物馆开展农业历史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把专业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既展现历史,又服务当代。

  据了解,博物馆在每年5至10月的开馆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会迎来大批中小学生和团队参观,他们通过参观,了解辽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了解家乡的历史,徜徉在博物馆的历史长河中,激起对家乡的热爱。同时,这里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游客服务中心免费为观众提供服务;馆内布局合理,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等引导标识齐全,应急标识明显;卫生间、休息区等一应俱全;设有专门的停车场;讲解员队伍专业齐全,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游客进行因人施讲。

  2010-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辽宁农业博物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博物馆被省科协批准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013年被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2015年被辽宁省文化厅和教育厅列为沈阳市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定点单位。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海搏/文

  主任记者李浩/摄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