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江苏省:拥江抱海向未来 正文

江苏省:拥江抱海向未来

[热点] 时间:2024-04-27 18:28: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01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要全面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江抱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省拥加快建设沿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江苏江抱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省拥

image.png

图片/TUCHONG

  激荡江海凌云志,江苏江抱笃定目标再出发。省拥2022年1月20日,江苏江抱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省拥时任江苏省代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江苏江抱“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一个个新目标、省拥一项项新举措勾勒出了江苏“拥江抱海”谋发展的江苏江抱雄伟蓝图。

  保护好长江,省拥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2022年江苏省两会上,江苏江抱长江保护被频频提及。省拥拥有独特生态系统的江苏江抱长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类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如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入人心,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持续开展,各项工作凭借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措施合力推进。长江的生态突出问题加速整改,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资源状况逐步好转。但要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还需久久为功。

  长江江苏段总长433公里,岸线1169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市,为江苏提供了80%的生产生活用水,为沿岸民众提供了鱼米之足、舟楫之便、岸线之利。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江苏人对于“母亲河”的“身体健康”,也更加重视。许昆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21年,江苏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巩固提升沿江岸线整治成果,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73.2%,2020年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多年不见的江豚又活跃在长江江苏段。

  不过,江苏对于长江岸线的保护并未止步于此。积极推动国家警示片新披露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纵深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着力解决“重化围江”等问题;深化“美丽岸线”建设,巩固扩大岸线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严防长江非法捕捞反弹,有效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加强长江文化和城乡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一系列行动计划提上了日程。

  “目前退捕渔民群体中专业、兼业并存,有捕捞证与无捕捞证同在,各类渔民对补偿标准诉求不一。面对高收益诱惑,部分处于灰色地带的无捕捞证渔民铤而走险。”通过长时间深度调研,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发现,渔民安置、补偿诉求、监管巡护等是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唐洪武建议,落实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常态化统计核查机制,进一步摸清底数,做好精准识别及动态管理;完善社保补偿机制,优化补偿划分标准,区分专业、兼业渔民,根据年龄、性别等设定差别补偿标准,避免“一刀切”。

  江苏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盐城市副市长蒋巍对长江大保护同样高度关注。在他看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长江干流岸线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需重视。蒋巍认为,要坚持水陆统筹科学构建岸线生态保护新格局,改变“重岸轻滩”思维定势,科学规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重视岸线资源的稀缺性和生态功能,对自然保护区、水质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蓄滞洪区、水源地保护区、不稳定岸线等分类施策,充分考虑水生动物栖息地、河流生态环境、滨江湿地等生态功能,加大保护力度。

  “长江沿岸湿地是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抓手,在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中需格外关注。”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新联会会长、江苏百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雷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工农业发展给湿地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长江江苏段流域内重要湿地已基本纳入保护体系,但仍存在未被重视的敏感脆弱地带,保护体系覆盖程度亟待提高。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和制度,逐步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为重点的多层次湿地保护体系,织密生态保护网。

  向海图强,释放“蓝色”潜力

  江苏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拥江,而且临海。

  作为海洋大省的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沿海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且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2009年启动沿海开发,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受益匪浅,发展迅速。

  但是,江苏发展海洋经济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客观困难,跟广东、浙江等其他沿海地区不同,江苏沿海以滩涂为主,制约了港口航运、海上石油开发等大型项目的实施。再加上过去江苏的发展重点聚焦沪(上海)宁(南京)走廊,即使后来提出了“四沿”的概念,即沿沪宁线、沿长江、沿东陇海线以及沿海,但多年来苏南发展较快、苏北整体上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在短期内也难以得到改变。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江苏省已清醒认识到了上述问题,2021年4月,江苏召开全省沿海发展座谈会,对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紧随其后,《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江苏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领先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高度聚合力的海洋开放合作高地、全国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先行区、美丽滨海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

  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不仅关乎江苏一域,更肩负“接轨上海和苏南地区”“增强对苏北和皖北地区辐射带动”的重任,为此,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该地区赋予了长三角区域重要发展带、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东西双向开放新枢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地四大战略定位,对江苏这个经济强省的沿海地区中长期产业发展做出规划。

  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全面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沿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向海图强、向海发展,2022年江苏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此积极建言献策,《关于塑造江苏省沿海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建议》《关于建立江苏省海洋经济协调统筹机制的建议》《关于大力提升江苏海洋科技水平的建议》等众多有关发展海洋经济的提案和建议被提出。

  在江苏省政协委员、盐城市政协副主席、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院长唐伯平看来,新一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更加注重江苏沿海整体发展与腹部地区陆海统筹。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认为,应重新梳理沿海发展的新模式,总结经验,真正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政协委员、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韩文军则建议,从省级层面统筹,将江苏沿海发展战略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两大战略融合发展。民盟江苏省委分析认为,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底气”,江苏省的海洋科技实力目前还存在着海洋科研能力不足、海洋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海洋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民盟江苏省委建议,一要加快江苏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综合性海洋科学观测研究平台、海洋科学试验场、海洋大科学装置等方面的建设;二要注重本省海洋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开展“江苏海洋人才强基计划”;三要通过开发新型海洋养殖技术、推进海牧化工程、涉海产业清洁化运作、海洋绿色高效能源开发等,促进江苏省海洋经济的腾飞。

  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江苏的目标是,到2025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

  战鼓催征马蹄疾,砥砺奋进正当时。以江为名的江苏正在奋力谱写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3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