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你会怎么办?

[探索] 时间:2024-04-29 14:11: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58次
在常规认知里,住院治疗安排床位,住院治疗收住入院都应是住院治疗由医生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床位安排,再开具住院单决定的住院治疗。

不过,住院治疗小王医生最近遇到了一个病人,住院治疗不愿配合治疗,住院治疗还要干预住院安排。住院治疗这不,住院治疗管床医生陪护这病人去血透室的住院治疗时候,正在和血透室同事交接情况的住院治疗工夫,病人和家属「突然想通」了,住院治疗自己推着床走到了离血透室不远的住院治疗重症监护室,要求转科治疗。住院治疗这究竟是住院治疗怎么一回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隐藏「炸弹」导致患者突然休克

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你会怎么办?

原来,今年刚过耳顺之年的陈阿姨,本该是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前几年陆续发现的各种疾病折磨得她苦不堪言,家庭负担也日益加重。

「肺炎、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房颤、心肌病、十二指肠溃疡、腹腔干假性动脉瘤、胰腺囊腺瘤术后、腹腔脓肿术后……」光是入院诊断已经长达十余条。

腹部CT结果,图源:作者

腹部CT结果,图源:作者

而这次又因为在家中反复呕血数次、发热被紧急送入急诊抢救室。行急诊胃镜检查提示:贲门糜烂炎,撕裂可能。予内镜下止血夹植入术后,呕血才逐渐停止。

患者在消化内科病房还没待满一天,便又因大量呕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急性心肌损伤。再次行急诊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血管畸形,瘘口形成伴出血。

重症监护室医师会诊后建议,在积极申请输血的情况下,加强制酸保胃、抑制内脏血流,必要时行介入止血治疗以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正当家属还在纠结医疗费用问题的时候,这天夜里病人便突然出现呼之不应,意识丧失,四肢冰冷。予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后,意识恢复。

但最近两天已停止呕血,为何还会突然休克呢?答案就是隐藏的「炸弹」——腹腔干的假性动脉瘤有可能破裂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初入院的疾病还没好转,潜在的危机又响起警报。

果然,紧急行血管造影也证实了这一点。2*3.5cm的动脉瘤在介入栓塞下解除警报,但后续还有肝总动脉等大血管破裂、动脉栓塞以致肠管坏死等风险,所以就必须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失血性休克打击以及近期多次多种手术等因素下,在重症监护室里陈阿姨几次处于濒死边缘。好在经过密切的生命监测、抗感染、输血、脏器支持等治疗下,最终捡回一条命。

可身体稍微好转,意识清楚的陈阿姨,一方面心疼医疗费,另一方面实在受不了ICU的环境,急吼吼地要求转入普通病房。

嫌ICU花费高

家属拒绝再次转入ICU治疗

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你会怎么办?

尽管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潜在的危险还是需要格外注意,ICU的医师也是这样劝病人及家属的,可仍然遭到拒绝。

患者如愿转入消化内科病房之后,也并不平静,溃疡的愈合本就需要数周时间,加之患者身体基础十分差,恢复并不是一件速成的事。而且在这期间还得兼顾心、肺、肝、肾等等各个脏器系统的治疗与恢复。

回到病人慢性肾脏病的方面,在重症监护室里,虽然病人尿量少,但有CRRT机器代替血透,可回到普通病房之后,就只能到普通血透室进行规律透析。

血肌酐变化趋势,图源:作者

血肌酐变化趋势,图源:作者

也许是身体恢复程度还不够,患者转回普通病房后的几次血液透析都无法像从前一样耐受,早早就下机。

而每天需要的液体量又正常摄入,终于累计之下,患者在夜里突发胸闷、气喘、端坐呼吸。这是典型的心衰发作的表现,予呋塞米利尿、米立农强心等处理之后症状缓解。

既然无法耐受普通血液透析,那么也只能选择重症监护室里CRRT透析了。可一听说要再转入ICU,患者表示拒绝,「不行不行,我害怕再去那里。」家属则指责医生们:「大医院也不能这么坑我们老百姓啊,动不动就让去ICU,是不是就指着这个挣钱了?」

BNP变化趋势图,图源:作者

BNP变化趋势图,图源:作者

临床工作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医患关系就是这么的微妙。治疗也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决定。

医师本以为患者或家属能理解病情或治疗方案,但其实对方可能并不能明白。在经过家属和血透室充分沟通后,再次尝试血液透析治疗,适当控制入量,并监测每日出入量。

峰回路转

家属擅自作主推床去ICU

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你会怎么办?

然而,患者依然无法全程做完每周三次的血透,液体潴留仍然很多,只不过在严格的出入量管理下,暂时没有心衰发作。

这天,管床医生照例护送病人去血透室治疗,转个身的功夫,正在和血透室交待病人情况的时候,病人连着床居然「不见」了。

「病人在哪呢?」血透室医生疑惑地问。

「这不是就在后面嘛,咦?人呢?」管床医生转身指了指自己身后。

令人惊愕的是,病人不见了。连忙追出门,沿着去程找了一路都没发现。最后还是碰到了保安,说是刚刚有一床病人的家属问他最近的ICU在哪里,估计是在那里吧。

管床医生一路飞奔而去,路上还接到了上级的电话,问道病人怎么好端端的去了ICU?一头雾水的他,也只能先找到病人再问清楚了。

ICU门口,家属和医生团团围着门口,ICU的医师问道:「你们科室并没有联系过床位吧,怎么忽然就把病人送来了,哪有这样堵在门口逼我们收病人的,什么情况我们都不清楚呢?」

面对这样的责问,管床医生小陈也很委屈,自己只是送病人去做血液透析,谁知道他们擅自作决定了,自己也一脸茫然。

「我们改主意了,反正最近血透也透不好,那就转ICU吧,反正我们人已经到了门口,你们总不能见死不救不收吧?之前还一直劝我们转ICU呢!」家属似乎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我们都同意了,你们还不赶紧收进去。」另一位家属附和着。

确实,之前ICU医师会诊有建议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但在被家属拒绝之后,这事就被翻篇了。幸好,ICU还剩一张床位,于是乎,在上级医师的协调下,总算先收了进去。

只不过,这种病人不按规章制度的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潜在风险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比如在自行推床去ICU的路上,要是出现了危及生命的情况,或其他危险,责任又该如何界定?

又比如,血透室的机位有限,今天该病人擅自决定去了ICU,就意味着浪费了一个机位的血透时间。既是对自己或生病家属的极为不负责任行为,也是浪费公共医疗资源的行为。

「我只是在医院睡不着」

患者什么事不能任性?

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你会怎么办?

第二次从ICU转出普通后,病人的情况明显的好转起来,虽然还不能自己品尝食物,但通过鼻空肠管,也能进食一些营养粉,食糜等。精神状态也好转的病人,便以为自己已然痊愈,小心思也开始多了起来。

医院环境嘈杂,影响睡眠是很多有过住院或陪护经历之人的共识。但由于医疗资源的紧张以及医院属性的特殊性(随时有抢救事件),这也很难完全解决。

这不,陈阿姨的家属觉得她的身体已经「好多了」,于是晚上偷偷带她回家住,想着早晨早点过来挂挂瓶就好了。

按照医院的规定,每晚都会医护查房,并确认患者有无在病房。很快,医院发现后要求住院病人必须在院。

家属表示:在医院休息不好,回家住着怎么了。这么没人情味的医院,不住也罢,明天就办出院。

主治医生对我行我素的家属劝说无效,只好让其办理自动出院手续,嘱咐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患者住院享受医疗服务,同时也需要履行住院的义务(比如听从医生的床位安排,禁止擅自离院等等),当然可以对此提出自己的要求,酌情处理,但不能不按医院的规章制度行动。医院也是一种社会环境,自然也要受到规则约束。

一项规则都难以服从,更遑论治疗的依从性了。关于治病,从来不是医生「一板砖」拍板的,在对抗疾病的时候,医患需要携手并进。一方予以医术精湛,一方报之以信任配合。

作者|昼辞,某省级三甲医院医师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