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街”变“大学堂” 云南广南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接地气”

[百科] 时间:2024-01-27 21:25: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78次

  【典型案例·云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这样干】系列报道

  每逢周末与节假日,网红街文山州广南县的学堂宣讲古城南街人气蹿升,沿袭历史文脉与传统工艺修缮的云南建筑群、鳞次栉比的广南商铺、琳琅满目的推动商品与地方美食,吸引着八方来客流连忘返。基层接地正在上演的理论《不到黄河心不甘》《苗岭雄鹰》等红色情景剧更是不断吸引着群众围观。这一场面,网红街正是学堂宣讲广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网红街”变“大学堂”的生动文明实践。

  广南红色基因传承——《苗岭雄鹰》在街头上演

  广南县居住着汉、壮、广南苗、推动彝、基层接地瑶等11个民族,理论辖18个乡(镇)177个村(社区),网红街总人口75.6万人。共建有1个文明实践中心、18个文明实践所、177个文明实践站、215个志愿服务站点。2019年以来,广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打造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免费课程等综合性宣传文化阵地,成为了干部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

  “我们的节日”——品国学经典·庆中秋佳节

  线上线下齐发力 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广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遍壮乡苗岭千家万户。

  线上打造文明实践特色课堂。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可视化系统,开展以初心课堂、道德讲堂、百姓讲堂为主题的“网上课堂”活动,建立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云平台,达到培训、“网上课堂”共享、文明实践活动互联互动效果,共开展“网上课堂”34堂,辐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3万余人次。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开设群众喜欢、易于接受的公益课堂,让民心志愿服务活动走心走实。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民族舞蹈、壮族刺绣、国学书画传授40余堂,受益学员500余人次。

  优秀文化传承——“相约游古城·缘来在句町”服装秀

  线下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用“队伍在一线选择、方式在一线创新、平台在一线搭建、活动在一线开展”的“一线宣讲”形式,结合地方实际,融入民情,用群众语言,联系群众身边事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以“小切口”打造“大学堂”,全力打通理论宣讲服务传播“最后一公里”。

  去年以来,广南县把红色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基层理论宣讲从“课堂”搬到古城南街“街头”,把“讲台”融入“舞台”,赋予“网红街”新的气质与内涵,让“网红街”变成全民“大学堂”。

  柯仲平民众宣讲团——《不到黄河心不甘》街头演出

  “两两搭配”让基层理论宣讲充满温度和热度

  坚持“群众视觉”,老百姓既是受众,也是参与者、传播者,充分突出党员干部与草根宣讲员“两两搭配”,按照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县情民情、宣讲经验丰富的标准,组建多支基层理论宣讲队伍,让宣讲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通过精心遴选,把先进模范、身边好人、文艺工作者、青少年学生、网红大咖、致富能人、民族干部等吸纳进宣讲团,分类别组建柯仲平文艺轻骑兵、广南好人、红领巾等宣讲小分队15支,组建民语宣讲队10支,充分发挥各行业、各类别人员的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唱主角,让宣讲在一线,让群众从“被动听”到“主动讲”,让传统宣讲焕发“青春活力”。

  国学家风在街头传承

  积极搭建载体,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精心打造“流动的广南博物馆、柯仲平纪念馆”,以“相约游古城·缘来在句町”活动为载体,创作红色情景剧《不到黄河心不甘》《苗岭雄鹰》等节目7个,梳理76个广南红色故事,打造“新思想”示范课堂8个,打造红色现场教学基地6个,采取微党课、诵读、歌舞、现场参观学习等形式,让群众看得过瘾,听得起劲,深受教育。依托网上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故事、发展成就编排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结合“送戏下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推进理论传播。

  2021年9月,壮乡儿女街头庆丰收

  目前,广南县已形成了县城南街、广南“名人街”为代表的全民“学习街”,以柯仲平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主题公园、王开洪革命老区为代表的红色“学习园地”等一批理论传播阵地,规范形成了“每月一主题,每周一讲(演)”的长效机制,使理论宣讲走向常态、走向日常、走进生活。截至目前,广南县共开展“街头”宣讲活动18场次,前来观看打卡的党员干部、群众达40余万人次,每场万余人的群众既是观看者又是参与者,让新思想新理念如春风化雨,融入社会,融入百姓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广南县文明办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