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

[知识] 时间:2024-04-28 04:47: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2次
“我最爱戏曲现代戏。奋进它带给革命工作、新征姓中人民生活的程建从老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我一辈子最自豪的功新就是,我是时代陕西省戏新文艺工作者。”5月19日,曲研去已经90岁高龄的究院戏曲表演艺术家吴德和记者谈起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谈起民众剧团开创戏曲现代戏新样式并用新编剧目宣传抗日主张、百姓鼓舞边区军民抗战斗志时,老百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奋进光芒。

1938年7月4日,新征姓中一场轰动延安城乡的程建从老秦腔现代戏《好男儿》成功首演,这一天被载入了中国文艺的功新史册——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这是时代陕西省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戏曲团体,也是曲研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

在柯仲平、马健翎两任团长的带领下,民众剧团以敢于突破前人的魄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蜕变衍生,创作、演出了《穷人恨》《血泪仇》《中国魂》等一大批“新秦腔”,积极宣传抗战,号召群众保家卫国。

“你从哪达来,从老百姓中来。你又要往哪达去?到老百姓中去……”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团歌》的鼓舞下,老一辈革命文艺工作者走遍陕甘宁边区的沟沟坎坎,将党的声音带向山村乡镇,让劳动人民走上秦腔艺术的舞台,让秦腔作为革命文艺的组成部分萌发出全新生机。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多次以民众剧团为例,阐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众剧团的实践经验也被写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戏曲是人民创造的。守住戏曲的人民性、时代性,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观众中产生广泛、热烈影响的新创剧目《梁秋燕》《粮食》《鹰山春雷》《两颗铃》等,到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戏曲现代戏里程碑意义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三部曲,这个光荣的团体始终关注现实生活进程,把握时代脉搏,用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剧作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新时代。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观看演出,并鼓励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民族艺术百姓爱看”。

作为全国仅有的集研究改革、创新实验、示范演出、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机构,近年来,省戏曲研究院先后创作排演大型原创碗碗腔现代剧《骄杨之恋》、新编秦腔历史剧《关西夫子》等精品剧目,复排现代戏《西京故事》《迟开的玫瑰》,复排移植《长坂坡》《铡美案》等剧目,新排武戏剧目《刀劈三关》《小商河》等,荣获多个重大奖项。

2021年,省戏曲研究院承办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开闭幕式演出《百年华诞 时代秦声》和《奋进新时代 秦声永流传》,并参演《关西夫子》及多部折子戏。在十四运会开幕式上,省戏曲研究院以207人的骨干团队参演第一篇章《民族根》演出,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展示了陕西秦腔艺术的实力和魅力。

为开辟戏曲演出新舞台,省戏曲研究院采取短视频、云直播等形式,开拓新市场,培养年轻观众,发挥戏曲文化的经济与社会效能。2021年,省戏曲研究院推出线上演出13场,网络观看人次达800万,受到广大戏迷的赞誉;坚持送戏下乡,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扶贫慰问等各类公益性演出,持续开展“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不断提升惠民演出水平。

自创立至今,省戏曲研究院已培养2000余名各类戏曲艺术专门人才,形成了以“二度梅”得主李梅为首的14位“梅花奖”演员和数十位国家一级演员组成的第一梯队,以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和百余名小梅花秦腔团演员组成的第二梯队,以第10期学员培训班为代表的后备人才梯队等三个人才梯队,保障了陕西戏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剧院的光荣历史告诉我们:‘我从延安来’‘我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新时代,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做延安文艺精神的守望者、践行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说。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