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一直在飞的彝族作家——普飞 正文

一直在飞的彝族作家——普飞

[综合] 时间:2024-05-02 16:04: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9次

  原标题:一直在飞的直飞族作彝族作家——普飞

  普飞

  峨山县志称:“国内外知名的彝族作家普飞,是家普峨山彝族人民的骄傲。”作为峨山的直飞族作一张“名片”,普飞,家普这位一辈子扎根农村、直飞族作成果丰硕的家普彝族农民作家,86岁依然笔耕不辍,直飞族作用朴素流畅、家普生动活泼的直飞族作语言,为孩子们打开一个个生动有趣、家普充满幻想的直飞族作童话世界,用他数十年的家普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感情的直飞族作积累,努力创作时代和人民需要的家普作品。

  每天早上八点左右,直飞族作86岁高龄的普飞从万和村准时来到自己在县城简陋的创作室,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屋子里,陈列着普飞珍藏六十多年的“宝贝”。

  普老说,彝族用枪杆子的人多,但用笔杆子写作的人却没有几个,参加修公路以后,公路工程局发很多杂志下来给各施工队,包括作家写的书,受到这些影响我立志要写作品发表,没想到写了就发表成功了。

  边疆文艺

  1955年他的处女作《孟元才入社》成功获奖后,1956年,《我的舅母》、《红旗》分别在《边疆文艺》和《红岩》杂志发表,反映筑路工人充满生活气息的短篇小说《红旗》还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册《小阳雀》,迅速风行全国,两版印数达1.9万册。普老说那时的稿费可以买三四头牛了!从此,原名叫普福有的彝族青年开始了他的文学梦,并为自己取了个笔名“普飞”,他要飞,飞出大山。

  据普老回忆,他一投稿就被采用了。有一次11800个字拿了118元稿费,那个时候很多人家存款还不到一百块,票子硬得很,一碗卷粉才7分钱。

  60年代到80年代,普老创作出大量反映社会生活、农村生产实践的文学作品,曾经有过单本印数四十万册的辉煌,在《人民文学》、《作家》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作品682篇。

  他的作品带着彝乡的泥土芳香从云南飞向国内外,普飞以自己创作上斐然的成绩,飞上了中国文坛,成为那个年代云南文学作家群体中的一名中坚力量。他也由此成为我县第一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新闻人物。

  采访中,普老幽默地说,自己是“脚踏两只船的作家”,既写成人文学,也写儿童文学。八十年代后,普飞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近600多篇儿童文学作品,获得过矛盾、冰心等大家的评论。他用自传性作品《笔杆儿童话》,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普老说,笔杆是指把枪杆子变笔杆子,“儿童话”的意思是作品比不上别人的,水平也比不上人家,只是写童话玩玩,所以取名儿童话。

  1996年退休后,普老并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古稀之年,他又用一万多块钱买回一台飞利浦电脑,从此换“笔耕”为敲键盘。

  普老告诉我们,上了年纪后手发抖,抖了字都写不好,富良棚的一个老师找了个打五笔字的键盘给他练习,练会了才买电脑,用键盘打字后慢慢的手不抖了,现在也会好好签字了。自从买来电脑后,都是用电脑写作。

  学会使用电脑后,普老当年就敲出了大小四十多篇作品。尝到电脑写作甜头的普飞还敲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腰带》,这本20多万字、充满农村气息的小说,是他用自己数十年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的积累创作出的,获得第六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二等奖。

  2018年,普老已经84岁,又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灵魂鸟》出版。今年,《儿童文学家的功过》、《聪明村追忆》 又先后发表,86岁高龄,创作热情丝毫不减。

  采访当天,沿着普老当年修过的昆洛路回万和村的路上,他一路给我们记者介绍作品中提到的山川、河流、村庄。他说,自己住的万和村也变了,家家住进小别墅,原来的茶马古道由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还有一条高速公路在旁并行,更有一条并行的玉磨铁路正在修建中......,闲谈里藏着他的创作灵感和无数的创作素材。他说,现在彝族的笔杆子多起来了,他的愿望达到了。

  记者手记

  采访普老,不断给我们惊喜与感慨,他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文坛怪杰,他的作品从云南飞向全国,又从国内飞向海外, 但他一直没有飞离本土,虽然今年已经86岁了,他说还会一直写下去,写到他动不了的那一天,他相信他的作品还有人读。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